共繪鄉村振興“同心圓”
——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高質量發展紀實之三

薛家灣鎮區圖。
十二連城鄉興勝店村草莓苗熱銷。張憲麗 攝
在十二連城鄉溫室大棚,香瓜喜獲豐收。 張憲麗 攝
准格爾旗打造20萬畝玉米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基地。賀潤 攝
准格爾旗小灘子村黃河稻漁秋景。 賀潤 攝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洒向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大路鎮苗家攤社區“盤穴活體蔬菜”基地,沉寂了一晚的苗家灘社區又開始熱鬧了起來。噴灌的、採摘的……大棚內從事各式工種的人們忙碌不停。
“一次定植、多次採收”,蔬菜如花卉般在盆中“綻放”,菜品新鮮,色澤油亮,裝點成景,可賞可食。苗家灘社區“盤穴活體蔬菜”基地既是一處動人的風景,又是當地農民致富的“聚寶盆”。
傳統產業煥發新機,育才引才漸入佳境,文旅融合大放異彩……大美准格爾正在演奏鄉村振興合奏曲,並斬獲多項殊榮:全國文明縣城、全國園林縣城、全國衛生縣城、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旗、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22年中國百強縣。
傳統產業煥發新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准格爾旗地貌復雜,境內70%是梁峁山區,20%是沙漠,10%是平坦地區,素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稱,境內有黃河沖擊平原區、沙漠區、砒砂岩丘陵溝壑區、煤炭開採復墾區等,立地條件千差萬別。
如何貫徹好、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發展好鄉村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准格爾的答案是:下足繡花功夫,擦亮傳統產業新名片。
今年3月份,在中國首屆草莓品牌大會全國優質草莓擂台賽上,准格爾旗十二連城鄉選送的“甘露草莓”“紅顏草莓”2個品種、3個系列品牌(莓貴妃、踏雪尋莓、青莓竹馬)草莓,斬獲2項金獎、2項銀獎,並榮獲中國草莓品牌大會“2022年度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十二連城鄉區域品牌“黃河·十二連城”成為本次大會唯一一個內蒙古參賽品牌代表。
你方唱罷我登場。這邊兒,瑪瑙般的草莓讓人垂涎欲滴﹔那邊兒,果蔬大棚四季常青。
走進十二連城鄉的果蔬大棚,綠的吊瓜、紅的柿子,新鮮待採的水果蔬菜鮮得惹眼、嫩得爽口,以高品質、好口感在市場上佔有了一席之地,優質設施果蔬走出了品牌化的產業發展之路。
在暖水鄉德勝有梁村,好吃夠味兒的山地蘋果成了當地人的新寵……
依托黃河沖擊平原發展規模化養殖、規模化種植、設施果蔬等現代農牧業﹔利用梁峁山區自然條件,發展山地蘋果、小雜糧、准格爾羯羊等“名特優新”品牌農產品﹔利用境內風光等清潔能源優勢,發展屋頂光伏發電、清潔供暖、光伏旅游等綠色能源產業﹔充分發揮工礦企業帶動作用,依托煤礦復墾、綠色礦山建設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應,發展機械租賃、入股分紅、物業保潔、綠化服務等關聯產業﹔充分挖掘黃河文化、西口文化、美稷文化、漫瀚文化等厚重的歷史文化元素,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五條主線相互獨立,又互為依托,衍生出無數讓農民富裕、農村興旺的產業項目,共同構成了准格爾旗鄉村振興產業遍地開花的新格局。
黨的二十大之后,鄂爾多斯市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高點定位高標謀劃,提出和確立了建設“四個國家典范”(建設生態治理典范、建設文明城市典范、建設共同富裕典范、建設市域社會治理典范)的發展目標。
圍繞發展目標,准格爾旗奮勇爭先,在推動共同富裕上立標杆。准格爾旗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產業振興為引領,設立專項資金3億元以上、吸納企地共建資金1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規模養殖業,打造三個國家級示范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鄉村振興發展示范園、小雜糧產業示范園)、三個萬頭級養殖基地(萬牛、萬羊、萬豬),建設高質量美麗宜居新農村。同時,加快推進高標准農田、黃河稻漁田園綜合體、量蘊100萬頭生豬、中天科技湖羊、4個萬牛養殖項目建設,建成20個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樣板村,所有嘎查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35萬元以上,農民穩定增收在2000元以上。
育才引才漸入佳境
在內蒙古興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楊林濤正在與團隊其他研發人員對即將投產的電子級高新硅基進行進一步研發。2020年,他選擇來到內蒙古興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技術研發工作。
薛友祥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山東省重點人才,2020年,被引進到准格爾產業園主持相關研發工作。在內蒙古先進陶瓷設計院研發實驗室內,總工程師薛友祥帶領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發。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乘著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東風,准格爾旗也全方位展示出了愛才惜才的誠心舉措。
准格爾旗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人才。
2022年,全旗引進培育人才項目,高層次人才團隊已達10個以上,同時採取“綠色通道”方式,面向全國“雙一流”高校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43名。面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育部直屬師范類院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及省級重點師范院校公開招聘教師118名,從全國“雙一流”和重點院校引進黨政人才4名,為全旗四家公立醫院招聘247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50名。准格爾旗的人才工作格局起步成勢、漸入佳境。
准格爾旗對人才的渴望,是每時每刻﹔對人才的保障,是年年加強。准格爾旗對全職在准格爾旗工作的“准格爾杰出英才”“准格爾貢獻突出英才”“准格爾青年優秀人才”,分別給予10萬元、8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出台《准格爾旗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評定管理辦法》,對入選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和創新創業基地的,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和50萬元的科研經費資助。
人才強、產業興。如今,人才活躍在准格爾旗的工廠田間。
准格爾旗接續與區內外科研院所開展項目引流工作,羯羊科技中心、小雜糧科技中心分別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蒙古農科院達成合作科研項目20個,安排10名博士碩士在示范基地開展研學工作。高標准打造十二連城鄉土人才實訓基地、暖水鄉林果產業基地、准格爾召綠色礦山基地,構建輻射全自治區鄉土人才實訓基地,促進“基地+產業+本土人才培育”多方形成合力。發揮鄂爾多斯鄉村振興專業技術服務中心教育主陣地作用,採取“理論+情景教學+田間實操培訓”教學模式,培訓鄉土人才達700人。通過柔性+剛性引才方式,引進畜牧獸醫、設施農業、植保等區內外的50名行業專家,組建農牧領域專家人才智庫。派出10個技術服務工作組、農機推廣人員108人,深入蘇木鄉鎮開展農技人員送科技到基層活動。截至目前,累計服務1150次,服務種植養殖科技示范戶126戶、農牧民1905余人。
文旅融合大放異彩
民心所向,憂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城市宜居、鄉村宜業,准格爾旗正收獲著文旅融合的流光溢彩。
綠油油的稻苗齊刷刷地挺立在碧波蕩漾的萬頃水域間,一望無垠,生機無限。其上方500米玻璃棧道成為周邊游網紅打卡地。
依傍黃河母親河滋養,准格爾旗大路鎮小灘子村特色水稻種植、水產養殖風生水起。穿境而過的旅游線路上興建起“農家樂”“漁家樂”,一幅業興、民富、村美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原先這裡是一片撂荒的鹽鹼地。2021年3月,准格爾旗大路鎮政府通過企地共建投資1900萬元動工建設一期准格爾黃河稻漁田園綜合體項目。項目以生態稻和有機稻標准種植水稻,以觀光旅游標准種植彩稻,以立體活水養殖魚、蟹、蝦,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六大功能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去年這裡產出39萬斤水稻,觀光游客達6000萬人,不僅帶來了12.9萬元的觀光收入,還帶動周邊70多家漁館及‘農家樂’飯店人氣爆棚,更助力周邊農牧民致富奔小康。”內蒙古承澤稻漁生態農業觀光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去年,我在這裡做營生,一年拿到工資、獎金及土地流轉金共5.3萬元。年收入比土地流轉前翻了一番。”64歲的周光榮邊打理稻田邊說,他黝黑的臉龐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荒灘變稻海,眼前的美景是准格爾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寫照。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准格爾旗興勝店村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與鄉村旅游、農家樂融為一體,村庄建設保留了鄉土氣息,展現了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風貌,興勝店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全區文明村鎮”“全旗美麗鄉村”……
從以前的“臟亂差”到現在的“美如畫”,煥然一新的興勝店村不僅造福了當地百姓,也吸引了周邊一大批游客前來賞景、休閑,享受美麗鄉村的恬靜。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對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供了強大指引和根本遵循。
“我們將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聚焦建設‘文化強旗’,打響‘黃河大峽谷、黃河大沙漠、神奇大鬆樹’旅游品牌,以文旅融合發展為主線,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抓好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全力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准格爾旗文旅局負責人激情洋溢地說。
聚力文旅融合,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准格爾旗正積極謀劃,不斷深耕文旅融合大文章。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新提升”。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打造書香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力爭建設1-2處城市書房、24小時圖書館,常態化舉辦讀書分享會、親子閱讀等活動。統籌城鄉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推動藝術創作勇攀“新高峰”。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打造漫瀚調劇《黃河情》《薛家灣》等精品劇目,推進“網上烏蘭牧騎”建設,創新線上線下服務方式,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推進十二連城遺址博物館、包子塔古寨牆等項目建設,推出文物古跡旅游路線,開展小小講解員為家鄉文物代言等活動,讓“靜”的文物“活”起來。開展“騾馱轎婚禮”“漫瀚調劇”等非遺項目進景區活動,拍攝專題宣傳片——遇見准格爾非遺,不斷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影響力。
——推動文旅市場呈現“新氣象”。落實“三集中三到位”“一件事一次辦”“接訴即辦”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指導開展評星定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創建等工作,加強文化旅游經營場所違規違法問題執法,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監管工作,營造平安文化旅游市場環境。
——推動文旅融合繪就“新畫卷”。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推進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黃河大峽谷5A景區創建工作,推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稻漁生態觀光園等項目建設。發展生態旅游、智慧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實現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從“黃河大峽谷”“黃河大沙漠”“神奇大鬆樹”元素入手,加大旅游推介,持續開拓重點客源市場。繼續打造杏花節、漫瀚調藝術節、那達慕大會、沙漠汽車摩托車越野賽等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品牌。
新的藍圖已經繪就,准格爾旗各族各界干部群眾將勠力同心、踔厲奮發,共繪鄉村振興“同心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