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毛葉苕子+胡麻” 一塊田收兩份錢

2022年12月07日10:1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你可別小看這20畝地,每畝節本增收450多元,今年多收入了9000多元。看來把毛葉苕子和胡麻種在一起是個好法子。”近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韭菜庄鄉北槽碾村種植戶丁樹根樂呵呵地跟記者說。

  胡麻是當地傳統農作物,也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丁樹根種了大半輩子的胡麻,對胡麻“又愛又恨”。原來,胡麻茬口特性較差,種植胡麻后土壤肥力下降、緊實板結,而且胡麻單產低,經濟效益不高。

  清水河縣是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武川綜合試驗站的主要示范縣之一,多年來一直在毛葉苕子、箭筈豌豆種子生產和鮮草高產上深入開展試驗示范。2017年,丁樹根成了試驗站的推廣示范戶,在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武川綜合試驗站站長、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趙沛義團隊的指導下,他開始種植毛葉苕子,分別嘗試了毛葉苕子播期播量、寬窄行種植、間作混播等種植技術。

  今年,在團隊的指導下,丁樹根在20畝胡麻地裡混播了毛葉苕子,兩種農作物“牽手”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嘗試讓毛葉苕子‘站起來’,這樣就能進行機械化收獲了。”趙沛義介紹。由於毛葉苕子植株長、莖稈柔軟多分枝且匍匐蔓生,豆莢落粒性強,存在機械化收獲難的“瓶頸”。

  據介紹,胡麻秸稈為毛葉苕子提供了很好的支架作用,讓毛葉苕子“站起來”更利於機械化收獲。而毛葉苕子屬豆科植物,固氮能力強,可使土壤質量大大提升,大量根瘤和根須留在土壤中,讓土壤變虛變鬆,提高了肥力。

  “毛葉苕子+胡麻”,一塊田收兩份錢。丁樹根掰著手指頭算起增收賬:胡麻畝產100斤,毛葉苕子畝產81.8斤。雖然比單種胡麻畝產減少30斤,但多收了一茬毛葉苕子。加上機械化收獲省下的人工費、政府豆類補貼等,每畝累計節本增收454元。“解決了機械化收獲的問題,毛葉苕子就可以實現規模化種植,毛葉苕子與胡麻混播豐產栽培技術有望成為毛葉苕子繁種的突破口。下一步,我們將針對毛葉苕子與胡麻混播后,胡麻品質是否得到改善開展研究。”趙沛義說。(記者 韓雪茹)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