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用心換來群眾暖心
“對我來說,這錢太重要了,讓我渡過了難關,感謝黨,感謝好政策!”二連浩特市居民張永森拿到政府臨時救助金,感激地說。
今年52歲的張永森居住在二連浩特市錫林社區,患有嚴重的肺疾,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再加上無人照料,生計難以維系。尤其是近期以來,包括二連浩特市在內的各地頻繁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他的親朋好友也不能往來,使得張永森本就困難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
正當他一籌莫展時,了解到情況的社區網格員敲響了張永森的家門,進行基本信息採集,做好臨時救助所需材料收集等工作,及時對接二連浩特市民政和社區建設管理局,為他申請來臨時救助金,解決了他眼前的困難。
張永森說:“這4380元的救助金真是救命錢啊,不僅解決了我看病的困難,還把長期服用的藥品也購齊了。省著花,過冬不成問題。”
在二連浩特市,像張永森一樣受到政策關懷的困難群眾還有很多。今年1至11月,二連浩特市及時足額為城鄉低保戶、特困人員、困境兒童、重度和困難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等9438人次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補貼資金387.28萬元。累計為全市578人次提供臨時救助服務,支出救助資金71.42萬元。特別是為因疫情影響導致生活困難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獨居老年人、困難殘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困難群眾發放米面油、蔬菜包等生活物資6395人次,增發3次生活補貼資金,共341.11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張永森收到的臨時救助金就是二連浩特市民政和社區建設管理局針對多輪本土疫情導致部分居民生活困難的現實問題而推出的“特殊時期臨時救助事項”,旨在健全特殊時期的社會保障體系,真心實意為困難群眾解燃眉之急。
二連浩特市民政和社區建設管理局副局長哈達告訴記者,今后,該市還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健全困難群眾主動發現、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等機制,深入推行社會救助申請証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切實幫助因災因疫情導致暫時性困難群眾渡過難關,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幫盡幫。
今年以來,二連浩特市持續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修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辦法》,縮短辦理時限、簡化申請材料,提高便民服務水平,優化民主評議和公示環節程序,強化兜底保障能力。該市2022年城鄉低保標准為每月876元,比同期提高3.3%,完全和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員的照料護理標准為1244元和479元,與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78元和69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准為每人每月2000元,在全區各盟市中排在前列。(
記者 巴依斯古楞 通訊員 張偉)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二連浩特市高度重視民生,民生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佔比超過70%。社會保障體系成為群眾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今年,為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二連浩特市及時足額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加大困難群體幫扶力度,兜牢底線、保障民生,讓困難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鼓足了大家戰勝疫情,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點評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二連浩特市在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時刻對接群眾所需,謀劃務實之策,一件一件抓落實,接連出台用心、走心的好政策,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裡,用行動詮釋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含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