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圈”的核心是組織

——烏海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實踐探索(四)

2022年12月01日08:3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停車難,一度讓烏達區新達街道譜翔小區的居民們頭疼,前段時間,新建的停車場投入使用,大家都欣喜不已。

  今年夏天,小區網格員張曉宇在入戶走訪時,發現這個問題居民們反映比較集中,她把這件事記錄在了社區的“紅綠板”上。

  這下,居民們心中有了期盼。沒過多長時間,經街道、社區相關人員實地查看后,小區一片空地被確定改造成停車場。

  “和網格員反映沒多久便有了著落,這件實實在在的事提升了我們的滿意度。”居民郭俊琴由衷地說。

  來到社區辦公室,一面挂在牆上的“紅綠板”十分醒目,紅、綠兩塊板上詳盡記錄著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社區黨委建立‘紅綠板’工作模式,目的就是提高網格員為民解憂的工作效率。”張曉宇告訴記者,紅色區域記錄的是群眾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每一項都設置時間節點﹔綠色區域記錄的是問題解決情況以及工作中被群眾認可的好經驗做法,通過梳理總結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新達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得超介紹,對收集上來的問題,能夠自行解決的,社區黨委及時回應,其它的通過黨建聯席會議、“片長制”等聯動機制,讓相關部門單位及時跟進解決,真正讓群眾的“急難愁盼”不出社區就能解決,努力實現“一刻鐘服務響應圈”。

  黨建強,基層治理才能強。今年以來,烏海市將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和加強基層黨建緊密結合,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提升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等,讓群眾在“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內“近”享便利、感受幸福。

  如今,在烏海市786個網格裡,每個網格不僅配備了1名網格長、1名公安民警、1名專職網格員和多名兼職網格員,還選優配強建立起網格黨支部,包聯單位分管領導擔任網格“第一書記”,形成了“社區(村)黨組織—包聯單位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示范戶”強有力的組織體系。

  在這過程中,烏海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開展網格員“沉下去、拉家常”行動,征集網格員“手繪網格圖”,建立“網格員議事協商會”“小板凳議事會”等網格員與群眾議事機制,並逐步將小區門房、商超、閑置樓房(平房)作為網格員工作驛站,實現群眾在網格內“說事議事”。目前,烏海市已建成網格驛站157個。

  “過去基層治理政府主導多,群眾議事少﹔人工作業多,智治支撐少﹔社區參與多,多元共治少……”為進一步打破“治理壁壘”,烏海市依托社會治理智慧化平台和各級黨群服務中心,搭建起市、區、街道(鎮)、社區(村)、網格“自下而上、五聯共治”的一體化管理平台,統一做好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等工作。同時,網格員通過“手持網格通”及時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有效銜接,暢通問題解決渠道,真正做到了“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內“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作為基層群眾的“主心骨”,基層黨組織書記的精神面貌、擔當與否直接決定著服務居民的質量、“一刻鐘社區生活圈”的成色。

  今年,烏海市將全市基層黨組織書記“晒黨建、晒成績”活動與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牢牢結合,共同推進。讓每位基層黨組織書記都成為一面旗幟、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讓黨旗高高飄揚的戰斗堡壘,為“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匯聚“紅色動能”。

  在“雙晒”活動中,海勃灣區新華西街道黨工委書記賀海雲在轄區4個社區設立了“初心會客廳”,每周她都會組織街道社區干部與約訪的群眾會面,協調解決各類問題。

  站東小區部分居民長期受附近餐館排油煙、噪音污染困擾,居民們多次與商家溝通無果,於是來到新華社區“初心會客廳”,與街道社區、相關單位負責人和餐飲企業共同協調解決。最終在新華社區、城管等部門的努力下,商家安裝了油煙淨化裝置和隔音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初心會客廳”自開設以來,已為群眾協調解決涉及拆遷、老舊小區改造等17類65件民生實事,真正做到了居民有事快響應、為民服務零距離。

  “通過‘雙晒’,我們將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貫穿社區工作全過程,不斷完善組織硬實力、提升工作軟實力,疏通城市民生服務的‘毛細血管’,得到了群眾的滿意與認可。”賀海雲說。

  數據顯示,“雙晒”活動開展以來,烏海市征求涉及城市建設、老舊小區物業服務、交通、污水管網等問題共計3300余個,辦結率達99%。

  接下來,烏海市將繼續把強化基層黨建引領作為推進“一刻鐘社區生活圈”的重要抓手,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切實以黨建引領凝聚向心力,培育社區“紅色細胞”,著力打通惠民利民“最后一公裡”,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記者 郝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