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雙定向”讓更多人才扎根基層

“我在基層醫院干了35年,沒想到評上正高職稱了。”近日,烏蘭察布市化德縣中蒙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德英感慨地說,以前評正高職稱幾乎不可能,現在多虧了“雙定向”政策,我們才有了評高級職稱的機會。
李德英所說的,是自治區人社廳2016年開始實施的職稱評審“雙定向”政策,即對全區基層衛生人才職稱實行單獨評審、單列標准、評審結果定向在基層使用。
為了讓更多的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評上高級職稱,今年自治區人社廳擴大“雙定向”范圍,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工作的通知》,在實行基層衛生定向評價的基礎上,在中小學教師、農牧業、林草、水利、烏蘭牧騎、文物博物等多個專業領域開展基層高級職稱評審,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才留在基層。
“雙定向破除‘四唯’傾向,量體裁衣制定個性化職稱政策,把實際貢獻作為考核評價基層人才的重要指標。”自治區人社廳專技處負責人表示,長期扎根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並作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以按地方標准參加職稱評審,以獲得更快的職業發展和職稱晉升。
據了解,“雙定向”注重實踐能力、工作業績、工作年限等評價標准。適當放寬學歷,對論文等不作硬性要求,建立符合基層專技人才隊伍發展的評價體系。對於基層農牧業、林草和水利專業技術人員,側重評價技術推廣、培育典型、解決技術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檢驗檢測報告、項目報告、推廣計劃、調查研究報告等,均可作為評價能力的業績成果﹔對於基層文物博物專業技術人員,側重基層一線實踐經驗,文博展覽策劃、保護修復方案、文物征集鑒定評估報告等均可作為業績成果。
與此同時,“雙定向”拓展了基層人才的發展空間。在推行“雙定向”政策時,各地按照“總量控制、比例單列、專崗專用”的原則,單獨設置定向使用的專業技術崗位,不佔總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有效解決了基層人才職數少、層級低、晉升難的問題,讓基層人才更容易脫穎而出。
“這項政策限當地有效,有利於穩定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讓更多的人才願意在基層一線扎根工作。”自治區人社廳專技處負責人說,將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擴大“雙定向”覆蓋范圍。
在“雙定向”職稱晉升利好政策推動下,一批適合基層需求、留得住、教得好、輻射性強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為服務當地的有生力量。
從事教育工作37年的劉全衛,2019年主動離開條件優越的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卓資山鎮北完小,來到位置偏僻、條件艱苦的梨花鎮福生庄小學,擔任一名鄉村教師,不僅承擔教學任務,還完成了教育扶貧工作。
“烏蘭察布市人社局落實‘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政策,打破了基層人才職稱晉升天花板,讓我順利評上了正高級教師,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劉全衛說。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劉全衛深刻認識到鄉村教育振興的重大意義——需要更多的人才留在鄉村,發揮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這也堅定了他扎根鄉村教育的信念。
今年,劉全衛主持了自治區課題《基於“雙減”視域下探討構建家校社相結合的學校德育教育新模式》研究,成果將助推學校教學發展,培養更多扎根鄉村、振興鄉村的人才。
“我將扎根農村,與時代共振,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為振興家鄉作貢獻。”劉全衛目光堅定充滿自信。(記者 梅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