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通遼

“通遼這十年”: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事業取得重大關鍵進展

2022年10月21日08:51 | 來源:通遼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執法監管,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重大關鍵進展。

  十年來,通遼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十三五”期末,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1%。今年1——9月,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1.9%,較去年同期增長5.1%,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得到改善。“十三五”期間,轄區內西遼河和鬆花江兩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75%,環比提升25個百分點。截至目前,未出現土壤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土壤、核與輻射環境質量總體安全。堅持“三個治污”,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全市火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1台737萬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87.4%,燃煤供熱企業48家145台鍋爐完成煙氣治理。堅持“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三水統籌,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開展土壤污染重點企業空間位置遙感核實,完成 125家重點企業用地信息採集和風險篩查,初步構建起全市污染地塊環境管理體系。

  十年來,一批難點熱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的46項整改任務均按時整改完成並銷號,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26項整改任務完成整改24項,履行承諾整改1項,正在加緊整改1項。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明顯加大。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嚴格落實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持續開展草原保護工程建設,累計完成1000萬畝天然草原修復,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62%。強化水資源管理,堅持量水而行、以水定需,開展農業灌溉機電井“以電折水”系數率定,2021年西遼河干流引水及引烏入通工程調水3.7億立方米。實施科爾沁沙地治理,成立市生態保護修復重大項目推進中心,爭取並實施總投資51.22億元的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各部門齊抓共管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局面基本成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遼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不折不扣地推動黨和國家的重大路線方針政策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十年來,通遼市推動重大制度建設,初步建立了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保護修復體系。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用地用礦做到應保盡保。全面完成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守住了全市耕地保護和基本農田紅線。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利用方面,扎實做好“增存挂鉤”工作,推動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大起底”消化處置,多措並舉,消化處置了批而未供土地面積721.29公頃、閑置土地面積136.58公頃。礦產資源方面,不斷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全市礦產資源規模化和節約集約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由2015年的19.8%,提高到目前的33.33%,礦山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達到了國家要求。

  十年來,統籌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全市累計投入治理資金25.36億元,恢復治理面積達到65.25平方公裡。爭取了國家投資51.22億元的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系統實施退耕還草與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植被修復工程等十類工程,對科爾沁草原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整治自然資源領域突出問題,努力止住新的問題,積極穩妥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通過開展違法用地“回頭看”清理整治,下大力氣推動歷年來的違法問題整改,利用動態巡查、衛片執法檢查、土地例行督察、約談和土地限批等手段,及時發現、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記者 張琪)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