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自治區“擔當作為好干部”裴漢軍:扛起生命的重量

2022年10月06日07:2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正在進行手術的裴漢軍。

  給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裴漢軍打電話預約採訪是在晚上十點多,他的同事說他還在手術台上,近十一點時他給記者回了電話,聲音中透著疲憊。

  9月28日上午,記者在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三病區見到了這位患者口中的好大夫。“作為醫生,要對患者、對生命負責﹔作為醫院的干部,要干事擔責,保証醫生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地投入到工作中。”剛剛獲得自治區“擔當作為好干部”榮譽稱號的裴漢軍,這樣闡釋“擔當作為”。

  裴漢軍2000年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他滿懷對草原的向往和支援西部建設的豪情來到包醫一附院。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后以后,他放棄“北京專家”的身份和待遇,選擇繼續在包醫一附院心內科當一名醫生。裴漢軍說,包頭地區的心血管病人比較多,這種病起病急,沒有時間選擇到醫療資源更先進的地區,這裡的病人需要他。

  在不斷學習中,裴漢軍在心臟介入手術卓有建樹的基礎上,率先在該市開展國內領先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他把這項造福患者的高難度手術真正落地包頭。

  “心內科經常要面對一些非常危重的病例,也經常面臨著患者家屬的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手術做不做?答案是請大家放心,我們做。這是醫者擔當,是醫生對於社會責任的擔當。”裴漢軍經常說。

  “當地醫院讓准備后事,你們說能做手術,到底是為了做而做,還是有成功的把握?”幾年前,一位老年患者被送到醫院心內科。當時,患者因為心肌梗死面積大,加上肺部有嚴重的感染,出現了神志不清的情況,病情非常危急。面對家屬的疑慮,裴漢軍組織心內科和重症科醫生全力救治。待患者病情逐漸平穩后,心內科團隊成功將其閉塞的血管開通,植入了支架。經過22天治療,患者痊愈出院。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裴漢軍說,這並不是自負,而是一種能做敢做的責任與擔當。

  病人家屬范艷告訴記者:“我父親突然檢查出心梗,昨晚裴院長給做的手術,他醫術精,態度又好,我們全家從心眼裡感激他!”

  目前,裴漢軍率領團隊每年完成心臟介入手術接近2000例,在心血管病治療領域贏得了患者認可。

  “你們隻管專心救治患者,做好個人防護,其他一切責任由我承擔!”在包頭經歷的幾次疫情考驗中,裴漢軍作為主抓醫療工作的副院長,24小時值守在急診、發熱門診一線。而他的這句話,讓全體醫護人員沒有后顧之憂地全身心投入到治病救人工作中。疫情防控期間,沒有一位患者因為“無核酸報告”“紅黃碼”“來自封控、管控區”或費用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

  “人命關天,先救人,馬上安排手術!”今年初,一位健康碼“紅碼”的婦女因“腹痛”從管控區被120救護車送到該醫院,首診醫生迅速確診為“宮外孕”。了解情況后,裴漢軍果斷拍板。

  “送負壓手術室,還是用腹腔鏡做?”又一個問題擺在裴漢軍面前。按規定,管控區“紅碼”人員應該在負壓手術室做,但負壓手術室隻能進行開腹手術,對患者日后生活質量影響較大。而用普通手術室的腹腔鏡做,如果她感染了新冠病毒,那機器就得拆下來消毒,相當於報廢,還有后續的很多責任。

  “當時這位婦女已經隔離了13天,還有一天就滿14天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做出科學判斷,而不是教條地恪守規定。”談及疫情防控下的危重患者“防與救”時,裴漢軍堅定地說,不能因為1%的不確定性就不敢下決定,一猶豫,病人就可能錯過救治窗口期,這就需要醫生要有擔當,敢於為患者負責。

  最終,在裴漢軍的組織下及時對患者進行了宮腔鏡手術。術中發現出血已經超過2000毫升,極其凶險,醫護人員最終將患者從死神手中搶回。

  像這樣的拍板,數不清有多少次。“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在搶救病人的前提下,確保疫情防控不出錯,這個順序不能顛倒。醫院的根本就是治病救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一條鐵律。”這是裴漢軍的信念,也是他傳遞給全院醫護的信念。

  有擔當是裴漢軍的一面,同時醫者仁心,又是他的另外一面。裴漢軍的善良,在心內科三病區是非常有名的。三病區主任孫淑艷說:“有一次我早晨到病房,親眼看見裴院長幫一位年老的、沒人照顧的病人倒了滿滿一桶尿!”心內科護士王健告訴記者,從裴院長身上感受到最多的是他的責任心和愛心,他每做完一例手術,一定要回病房再看一眼,然后才回家。(記者 宋阿男)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