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強基固本 擎旗奮進

2022年10月05日07:5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治黨,重在基層。

今天的內蒙古,山清水秀、人和業興,城市鄉村日新月異、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一份份優異的答卷、一幕幕溫暖的瞬間背后,躍動著“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增進人民福祉”的有力脈搏,凝聚著內蒙古黨建工作迸發出的磅礡偉力。

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夯實理想信念根基,增強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內蒙古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建促發展,繪就了景美民富人和的精彩畫卷。

抓重點——補“鈣”鑄“魂”把穩思想之舵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宣講就跟進一步。2021年歲末,一束思想的光芒遍洒祖國北疆。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自治區宣講團成員奔赴全區各盟市、廳局機關、企業、高校,開展互動式、座談式等各類交流宣講40場,受眾79000余人次,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紅色種子”播撒到干部群眾心間,給人以思想啟迪,給人以精神鼓舞,給人以行動指引。

欲事立,須是心立。重視學習,是推動我們黨和事業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也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鮮明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堅持把思想理論武裝擺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位置,用理想信念凝神聚力、固本培元,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線。各級黨組織通過中心組學習、黨校(行政學院)培訓、巡回宣傳宣講、基層大講堂等形式,有計劃、有組織、分層級、分專題抓好黨員干部的學習培訓,全方位、多角度開展面向大眾的宣傳闡釋,引導黨員干部深學深讀、精學精研。

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頭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學。廣大黨員干部逐篇研讀,不折不扣完成學習任務。

“冒著生命危險這麼做值得嗎?”

“值得!這是我的使命,是我畢生都要為之付出的事業!”

滿洲裡國門黨建學院情景黨課現場,紅色話劇《風雪邊境線》博得陣陣掌聲,觀眾們重溫了滿洲裡地下交通員護送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和革命先驅出境參加中共六大的史實。

這是內蒙古用好紅色資源、創新學習載體的生動寫照。

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再到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抓學習、重實踐,祛除了“雜質”,“提純”了思想,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能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破難點——全域提升基層黨建水平

初秋時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大沙頭村,田疇似錦,豐收在望。該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設施農業種植辣椒之后,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年四季都有錢賺。可別小看我這幾個大棚,這可是我的錢袋子。”村民楊忠霞笑盈盈地說。

大沙頭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清告訴記者,通過構建“黨支部+基地+農牧戶”的運作機制,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1.2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3萬元。

打好“黨建牌”,結出了致富“果”。這也再次印証:黨建工作抓實了就是生產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細了就是競爭力。

農村、城市、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每個領域情況都相差較大,每個領域都有鮮明特點,如何保障各領域黨建重點突破、全面提升?

全區持續在擴大有效覆蓋、激發支部活力上下功夫,在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上打出一套“組合拳”:印發關於“五化協同、大抓基層”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意見、全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重點措施、自治區直屬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覆蓋全面、運行規范、執行有力的制度體系逐步形成,黨建工作展現出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生動畫面。

在農村牧區,結合嘎查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帶頭人,持續深化“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兩委”成員中大專以上學歷的達到2.3萬余人。

在城市社區,完善街道“大黨工委”和社區“聯合黨委”工作機制,全面推廣“融合黨建”模式,推動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區域黨建互聯互動,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國有企業持續深化“四強四優”創建,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各級機關黨組織深入開展“北疆模范機關”創建,努力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

各高校以“三抓三促進”行動為抓手,著力構建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三位一體”組織體系。

“兩新”領域廣泛開展“十百千”創建培育行動,黨的號召力、凝聚力不斷增強。

……

一個支部一個支部提升,一個陣地一個陣地鞏固,內蒙古基層黨建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基層黨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

一聲令下,盡銳出戰。全區選派的3萬多名駐村干部和廣大基層黨組織、鄉村干部決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為擺脫貧困出點子、辦實事、解難題,帶領群眾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持續向重點鄉村選派8100余名駐嘎查村第一書記和1.6萬余名駐嘎查村工作隊員,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証。截至目前,全區嘎查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80.2%的嘎查村超過10萬元。

哪裡最緊急,哪裡就有鮮艷的黨旗﹔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閃亮的黨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內蒙古組建黨員“突擊隊”“守護隊”“志願服務隊”等4萬多個,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強服務——打造祖國北疆紅色先鋒

“設施設備這麼齊全,我們黨員群眾都可以過來舉辦活動嗎?”“怎麼才能參與你們的直播培訓課程?”在興安盟突泉縣永安鎮四家子村黨群服務中心,經常有前來咨詢問題和想參與活動的黨員群眾。“升級后的黨群服務中心更亮堂、更便捷,也更有吸引力了。”來服務大廳辦事的村民連連贊嘆。

黨的基層組織扎根群眾之中,承擔著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群眾的收入怎麼樣、日子過得好不好,看病、出行、孩子上學方不方便等等,都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有關。

聚焦基層黨建工作的堵點、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內蒙古突出政治功能、隊伍建設、組織生活、作用發揮、群眾工作“五強”標准,通過“以獎代補”、規范標准、挂牌命名等方式,打造“最強黨支部”建設示范點,切實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積小勝為大勝,化量變為質變,呈現出了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區建成黨群服務中心1.5萬余個,實現了盟市、旗縣(市、區)、蘇木鄉鎮(街道)、嘎查村(社區)四級全覆蓋﹔全區建成網格黨支部(黨小組)1.32萬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25.73萬人,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賦權、擴能、增效。

黨的組織不僅要“鋪天蓋地”建起來,更要“頂天立地”強起來。

為解決年輕人在外務工以及老黨員行動不便等參會難題,自治區積極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打造網上黨群服務中心和網格化管理工具,推動“線上”“線下”黨群服務中心互融共進﹔針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反映城區缺少休息場所等訴求,包頭市一些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紅色蓄能站”,配送員們在此休息充電的同時,黨員志願者為他們解答法律知識、稅務等方面的政策問題﹔烏蘭察布市組織網格員對群眾訴求、市容環境等定期巡查,逐步實現了鄉村治理精細化、日常管理智能化、為民服務便捷化、工作推進長效化目標。

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一種認識更加清醒:全區各級黨組織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奮力推動各領域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承載時代與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一種信念更加熾烈:廣大黨員將在磨礪中堅守初心,在奮斗中勇擔使命,書寫無愧於時代的精彩篇章。(記者 宋爽)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