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爾沁區:你以青春獻基層 我用服務助圓夢

“我能到廣闊的農村基層接受歷練,得到領導關心、同事鼓勵、老鄉幫助,感覺工作和生活上都有了進步,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崔曉彤服務於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人民政府,這是在她的“三支一扶”工作總結中寫下的一段話,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優美的句子,朴實簡單的話語卻道出了所有“三支一扶”畢業生的心聲。
“三支一扶”指大學生畢業后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工作時限是2年。“三支一扶”引導鼓勵一大批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有效拓展畢業生就業空間,為基層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培養鍛煉一批了解基層、熟悉基層和志願扎根基層的各類人才。
強化保障安置,確保“留得住”
“工作人員經常給我打電話,詢問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還告訴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他們幫忙。”同樣在錢家店鎮工作的張競芝因為人社“后勤保障”心裡很踏實。
科爾沁區為了讓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從定崗、分崗,考核、管理,再到待遇、保障,搭建干事創業的良好平台,創造施展才干的工作條件,免除后顧之憂。按照崗位名稱、專業、服務單位的發展水平以及今后發展方向等內容,在轄區范圍內開展調研,搭好人崗對接平台,定向分崗。同時按時足額發放生活補貼、安家費,按時繳納社會保險,積極為“三支一扶”人員安排辦公場所和食宿。
“我們也會定期召開座談會、電話回訪,讓每一位‘三支一扶’人員感受到人社服務。看到大學生在基層得到鍛煉和成長,我們為之高興,但同時也深知責任重大,所以會繼續做好‘三支一扶’工作。”科爾沁區人社局“三支一扶”工作負責人寧福林說。
截至目前,科爾沁區有126名“三支一扶”在崗人員,扎根基層、揮洒青春、貢獻力量。
對口培訓幫帶,實現“干得好”
“從大學的象牙塔到農村基層地區,大學生難免會在融入鄉村開展工作時遇到問題,對未來的發展、職業選擇上存在疑惑,這就需要我們強化培養,完善崗前、在崗、離崗前和能力提升培訓體系,讓他們盡快投入到工作中。”寧福林介紹。
科爾沁區緊貼基層實際,充分依托理論教學、“老帶新”以及“傳幫帶”,積極引導基層單位結合崗位需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針對有效的各類培訓,幫助“三支一扶”人員快速進入工作角色,增強歸屬感。
通過培訓,張競芝和崔曉彤明確了工作目標和任務,也理清了思路。他們在工作中積極為先天聽力障礙兒童聯系聾啞學校,多方溝通協調,最終幫助先天聽力障礙兒童順利入學,並免除其大部分學雜費。實時監測脫貧戶、解決住房問題、保障經濟來源、帶動自主創業……看似柔弱的姑娘,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上,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成了幾件實事、幾件好事。
尋求就業機會,力爭“流得通”
做好“出口”,促進服務期滿流動,暢通流動渠道,是“三支一扶”工作的重要一環,關系到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工作的持續、科學推進,科爾沁區人社局“用盡全力”,讓期滿人員未來更可期。
科爾沁區積極探索“三支一扶”人員期滿就業服務工作,健全和完善就業服務工作機制,落實報考公務員相關政策,加大事業單位吸納就業力度,幫扶“三支一扶”人員自主創業。科爾沁區2020屆和2021屆招錄的“三支一扶”人員,共有32人通過了公務員、事業編、教師招錄等考試。
“我們會進一步強化服務管理,化解矛盾困難,把‘三支一扶’工作抓細、抓實、抓好、抓優,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養和輸送更好更多的優秀人才,讓更多的優秀高校畢業生在農村基層成長成才!”寧福林說。(孔湘寧、包烏蘭)
來源:通遼市人社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7例、無症狀感染者81例
- 人民網呼和浩特9月7日電 (趙夢月)9月7日,據內蒙古衛健委通報,9月6日0—24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7例,其中赤峰市55例(含4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紅山區2例,均在隔離點檢出﹔鬆山區13例,其中10例在封閉管理人員篩查中檢出、2例在隔離點檢出、1例在主動就診中檢出﹔翁牛特旗40例,其中38例在隔離點檢出、2例在社區篩查中檢出)、錫林郭勒盟2例(均在錫林浩特市,其中1例在主動就診中檢出、1例在社區篩查中檢出)﹔無症狀感染者81例,其中赤峰市74例(鬆山區1例,在社區篩查中檢出﹔翁牛特旗73例,其中72例在隔離點檢出、1例在高風險區篩查中檢出)、錫林郭勒盟7例(均在錫林浩特市,其中4例在社區篩查中檢出、3例在隔離點檢出)。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1例,均由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分流至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