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巴彥淖爾:田疇沃野盡歡歌

2022年08月11日07:3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富饒的河套。巴彥淖爾市委宣傳部提供

  又是一年麥收季,麥浪滾滾穗飄香。7月20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新華鎮十萬畝高產高效糧食生產示范園區春小麥開鐮收割,拉開了河套灌區62萬畝春小麥收割序幕。15台大型聯合收割機呈“雁陣型”排列收割小麥,撿拾打捆機跟隨收割機現場打捆。麥浪翻滾、機械轟鳴,豐收的歡歌唱響河套大地。

  倉廩實而民心安,農業強則百業興。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套灌區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指示,堅決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抓實抓細春耕生產、農業“四控”、高標准農田建設等重點工作,重要農畜產品產能不斷提升,現代農牧業全新起步——2021年,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244.9億元,同比增長5.4%,對比2012年增長62.05%﹔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同比增長10.2%,對比2012年增長52.96%﹔主要目標全面完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三農”工作“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如今的巴彥淖爾,正在堅定不移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上乘風前行、闊步而歌。

  多方聚力夯實優勢產業硬底子

  近日,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勝豐鎮“燈籠紅”香瓜陸續上市,豐富了市民的“果籃子”,也為農戶們帶來豐厚的收益。

  在勝豐鎮新豐村三組種植戶劉姿的溫室大棚裡,顆顆表皮鮮亮、果肉飽滿的“燈籠紅”香瓜沉甸甸地墜在瓜蔓上,香氣扑鼻。這幾天,劉姿手機上訂單源源不斷,他每天穿梭在溫室大棚裡,挑選成熟的香瓜裝箱售賣,忙得不亦樂乎。劉姿說:“我一共種了4畝溫室‘燈籠紅’香瓜,這兩天第一棚香瓜已成熟上市,價位還可以,每斤40塊錢,主要銷往呼包鄂等地,銷量還不錯。”

  五原縣勝豐鎮新紅村的土地非常適合香瓜的生長,這裡的人們家家戶戶都種植口感綿甜的“燈籠紅”香瓜。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五原縣“燈籠紅”香瓜的名氣逐漸提升,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走出去”的步伐越邁越有力。農民通過種植“燈籠紅”香瓜,大棚畝收入可達8000-20000元,溫室種植平均畝收入3-4萬元,最高可達6萬元。

  農牧業是巴彥淖爾市最大的特色和優勢,這裡的田野是富有色彩的、是留得住鄉愁的。

  2021年,巴彥淖爾現代農牧業發展步伐穩健、成績喜人——畜禽養殖蓬勃發展,肉羊出欄1218萬隻、繼續穩居全區之首﹔引進潤海源大型龍頭企業,帶動全市肉雞出欄3100萬隻以上,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肉雞全產業鏈養殖基地。鄉村產業全鏈條提升,新增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河套向日葵產業集群項目穩步推進,全市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農牧業發展質量有效提升,建成“科技小院”16個,打造5個特色產業小鎮、87個市縣級科技示范園區,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得到大面積應用,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推進。

  聚焦重點激發乳業振興新動能

  走進星連星樂高牧業有限公司,一排排牛舍整齊排列,頗具規模。牛舍內,奶牛們或在圈裡自由採食,或在寬敞的戶外活動場所散步,個個悠閑自得。

  “我們的泌乳牛舍全部是封閉式的,所有的設施都是現代化的,冬暖夏涼,奶牛的飲水、吃草、休息,全部按照標准化設計。”公司總經理任彥宇說。

  2020年,為了響應自治區奶業振興計劃,內蒙古星連星牧業(集團)有限公司在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投資1.5億元成立星連星樂高牧業有限公司,建成佔地面積542畝的單體牧場,飼養來自新西蘭和國內的乳用特種奶牛,產出的鮮奶供伊利工廠使用。廠區現在有5100頭牛,日產奶量86噸,平均每頭奶牛日產奶36.5公斤。牧場在奶牛腿上安裝“阿菲金”計步器,與擠奶設備配合使用,可以對奶牛的身體健康進行全面監測,讓技術人員實時快速精准的監測到奶牛的健康數據、繁殖數據和奶量信息。

  加快3個10萬頭奶牛乳業園區建設,奶牛飼養量達到28萬頭以上,奶類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推動伊利日處理2000噸乳品加工項目早日落地……2022年,巴彥淖爾市全力實施奶業振興行動,通過持續優化產業帶布局,為自治區率先實現奶業振興、打造國家級“綠色奶罐”貢獻巴彥淖爾力量。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緊盯奶牛養殖、奶源管理收購運輸和乳品加工各關鍵環節,將奶產業作為優勢特色產業,以打造優質奶源、生產高端乳制品為目標,持續推進優質牛奶生產、高端乳制品加工、優質飼草種植,不斷提升奶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推進奶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調整調優奶產品結構,支持乳制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全面推進奶業振興。

  科技賦能摁下特色產業快進鍵

  今年的麥收場上,“巴麥13號”是絕對的“明星”。作為“十三五”期間西北春麥區僅有的三個國審品種之一,“巴麥13號”在巴彥淖爾市大面積轉化示范,產量超過主栽品種“永良4號”5%以上,畝最高產量達到1206斤,在穩定高產、抗病性、營養元素特別是鈣鎂含量、加工及食用品質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現。

  2021年,全市糧食生產再突破,緊盯春播、夏管、秋收全過程,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544.1萬畝、產量達56.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今年,全市共種植糧食作物712.94萬畝,完成市政府確定目標任務的130.1%,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巴彥淖爾貢獻。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科技賦能小麥、肉羊等巴彥淖爾特色產業,描繪出現代農牧業未來的模樣。

  前不久,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獲得國務院批復,成為自治區唯一獲批的國家農高區。目前,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有企業5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1家﹔擁有自治區級以上各類創新平台載體38個。下一步,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將聚焦“河套灌區生態農牧業”建設發展主題,以硬質小麥、肉羊為主導產業,重點打造全國生態農牧業科技創新發展引領區、“一帶一路”農牧業科技合作先行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樣板區,在黃河流域西北地區推動硬質小麥和肉羊創新發展、打造特色生態農牧產業集群、引領生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探索示范。

  立足稟賦優勢、借力科技賦能,在新征程上,巴彥淖爾將以更大決心、更高目標、更強力度乘風起航,譜寫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巴彥淖爾日報記者 王紫丁)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