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近年來,內蒙古全力推動礦山生態修復,已建成綠色礦山360家,其中47家為國家級綠色礦山——

以“綠”興礦的重建之路

2022年07月28日08:2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內蒙古的夏天,總是讓人心馳神往。行進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礦區的綠色巨變異常奪目。曾經的排土場、大礦坑披上了“綠衣”,與草原連成一整片,治理完畢的綠色礦山成了夏日草原美景的組成部分,甚至讓人分辨不出是礦區還是草原。

  近年來,內蒙古全力推動礦山生態修復,探索礦山治理新實踐,讓曾經生態遭到破壞的礦區,獲得了新的發展希望。截至6月初,全區各地已建成綠色礦山360家,其中包含47家國家級綠色礦山。

  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的扎賚諾爾露天煤礦歷經百年開採,累計採煤約5200萬噸,現已停產,卻因常年開採形成了一個面積約500公頃的碩大礦坑,採坑周邊堆砌成多個排土場,總佔地面積1276公頃,被當地老百姓稱為“人造天坑”。

  “絕大部分土壤已演變為粉狀的白碣土和煤矸土,這樣的土質無法種植植物,是人們常說的生土,恢復草原生態不容易。”原露天礦礦長王俊武說。

  裸露的“人造天坑”猶如草原的傷疤,如不治理,“天坑”會將片片草原吞下,吐出漫天的黃沙。

  痛定思痛。為更好地治理礦坑,當地政府將露天礦地質環境治理納入了呼倫湖生態綜合治理重點工程,礦坑隸屬的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針對扎賚諾爾地處高寒地區特點,結合坑內和排土場的土壤多為工業廢棄物且缺乏營養和排土堆放存有落差的實際,借助專業機構力量,制定了綜合治理方案。對露天煤礦土壤、邊坡、地下水、生態等進行重點治理和修復,經過2年多的精准修復,露天礦坑生態環境逐漸好轉,礦坑植被覆蓋度由0.8%恢復到80%以上,目前種植植物已由最初的10余種增加到現在的70余種。

  如今,站在礦坑一角,草木皆綠、滿目蔥蘢的醉人景象讓人眼前一亮。生態環境的有效治理,使這裡的空氣變得清新怡人。樟子鬆、紫葉稠李、雲杉、糖槭及多種果樹的種植,形成一道道綠色的屏障,曾經的“人造天坑”已成為綠色清新的“天然氧吧”。

  因為扎賚諾爾露天礦區的生態逐步修復,扎賚諾爾區憑著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和鄰近呼倫湖的天然優勢,向全域旅游轉型。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錨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響礦山生態治理戰。2017年印發了全國首個以省級政府名義實施的綠色礦山建設方案,全區綠色礦山建設駛入快車道。2020年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礦山環境治理實施方案》,明確全面治理各類礦山環境問題。2021年施行的《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保護條例》,首次將綠色礦山建設納入條例,綠色礦山建設的法治體系、制度標准日趨完善。目前,內蒙古明確實施區域礦山生態修復、露天礦山集中開採區聯排聯治,禁止對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礦產資源進行開發。

  對不少企業來說,綠色礦山建設還如同一場“科技革命”,需要把科技賦能的理念根植於心。

  “內蒙古的綠色礦山建設,不僅追求有‘面子’,還要有‘裡子’,更要有‘腦子’,智能化、信息化是綠色礦山的‘內核’。”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鄂爾多斯市的麻地梁煤礦,就是科技賦能,促成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的典型。走進麻地梁煤礦智慧礦山指揮中心,十幾名身穿白襯衣的工作人員正盯著電腦工作:鼠標輕點,指令發出,視頻中的機器開動,黑黝黝的煤就被送上了運輸皮帶。

  礦工田東影從1993年開始下井,見証了鐵鍬挖、風鎬打的採煤年代。如今,他很少下井,只是在地面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干了半輩子煤礦工人,沒想到現在可以在辦公室裡採煤了。”

  麻地梁煤礦礦長吳勁鬆說:“大多數煤礦企業會建立大型儲煤場來調節生產和銷售之間的平衡,成本較高,也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風險。我們現在通過智能化手段,做到地面運輸流量和井下生產流量互相匹配,就能做到礦區產煤不見煤,煤灰滿天飛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

  這幾天,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集團錫林郭勒勝利礦業有限公司經理趙志崗提交完材料,滿心期待新一批自治區級綠色礦山結果公示。從2020年因生態狀況不佳被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整改,到完成復墾綠化並建成防塵煤棚、全封閉式輸煤皮帶和出煤倉、汽車快速裝車系統,過去的“西三坑”由裡到外實現綠色轉變。

  “綠色礦山建設是一次發展理念的洗禮,提醒企業必須將綠色礦業理念貫穿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闖出一條礦山變青山、礦區變景區、生態變效益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趙志崗深有感觸地說。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區各類生產礦山投入約百億元,完成環境治理面積約712平方公裡。同時,自治區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加強綠色礦山動態監管,確保礦山修復成果可持續,今年以來更是將142家礦山企業剔除出綠色礦山名錄,實現“綠則興,不綠則退”。

  讓“綠”成為礦山底色,內蒙古繼續風雨兼程,一往無前。(記者 帥政)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