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內蒙古突泉縣:農旅融合為鄉村振興插上“金翅膀”

2022年07月26日14:12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七月的突泉縣曙光花海繁花似錦,馬鞭草、鳳尾雞冠和醉蝶花、百日草、雞冠花、千日紅、萬壽菊等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沿著突泉縣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區的棧道,漫步在花海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棧道盡頭是古色古香的曙光樓。登上曙光樓,整個園區盡收眼底,成片的養殖棚舍和果蔬大棚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曙光園區迸發農旅融合新篇章。張佳攝

曙光園區迸發農旅融合新篇章。張佳攝

“到這裡,不但可以欣賞各種各樣的花,還可以到大棚來採摘新鮮的瓜果和蔬菜。這裡離家也近,有這個好地方真是太好了。”突泉鎮平原村村民馬桂文說。

春天賞花、夏季消暑、秋季採摘、冬嬉冰雪…… 近年來,突泉縣致力於發揮天然優勢,利用自然、氣候等特色唱響突泉農旅融合旅游“四季歌”,著力打造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產區變景區,繪就出了農旅融合發展新畫卷。

休閑採摘,樂了市民富了村民

“你看這香瓜是真好啊,這又甜又脆,大人小孩都喜歡。”近日,突泉縣居民徐凱帶著愛人、孩子和父母在突泉縣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內採摘香瓜時開心地說。

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集旅游、觀光、採摘、餐飲、垂釣為一體的生態採摘園,做到了“四季有果成熟,天天有果採摘”,使這裡成為突泉縣周邊地區採摘嘗鮮的好去處,為廣大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現有60棟大棚,種植了毛桃、大櫻桃和火龍果等20多個品種,年接待游客3萬人以上,年產值達500多萬元,年帶動就業50人以上。”突泉縣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負責人劉淑輝說。

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工人正在進行疏果。張佳攝

聚美恆果四季採摘園中的工人正在採摘果疏。張佳攝

為了豐富旅游產品,突泉縣依托農業大縣的縣域優勢,主打“山水田園”旅游牌,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園風光、農耕文明、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突出農旅、文旅融合,讓城市與鄉村互動、自然風光與歷史人文融合,推動了鄉村旅游、觀光採摘和設施農業快速發展,從而促進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截至目前,突泉縣共有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區、突泉鎮城郊採摘園、太平鄉五星村、杜爾基鎮東泉村、六戶鎮和勝村等多個旅游觀光採摘園,共有設施農業特色採摘大棚1000余個,年利潤3000多萬元,帶動就業1100余人。

目前,突泉縣已經形成了東有設施農業可採摘、西有地質公園可觀光、南有花海瓜田可休憩、北有自駕營地可駐足的全空間、全時間、全服務和全景觀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

農旅融合,鄉村振興迸發新活力

“我是南廂小學速滑隊的一員,在炎熱的夏天,我和小伙伴們在場館裡面可以很涼爽地訓練,感覺特別開心。”在突泉縣的速滑館內,突泉縣南廂小學的速滑隊隊員王天帥正在刻苦訓練著。

走進突泉縣速滑館,讓人清涼十足,速滑隊學員正在這裡按照專業老師的指導進行訓練,孩子們對冰上運動興趣十足,上了冰場就“放飛”了自己,一個個矯健的身影彰顯著冰上運動的激情與魅力。

與此同時,隨著速滑館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運動員訓練條件的改善,突泉縣速滑館還吸引了眾多外地隊員前來訓練,來自呼倫貝爾市體育運動學校的冰球隊到突泉縣速滑館進行賽前訓練,

16名身披“戰袍”、戴著頭盔的隊員們正在教練的指導下,揮舞球杆緊張訓練。為擦亮冬季旅游名片,突泉縣高標准建設了寶石滑雪場,除了有適合初學者練習的初級雪道,寶石滑雪場更是著力打造了1500米的高山雪道。特別是經過7年沉澱和發展,寶石滑雪場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新增了滑雪道、雪地摩托等旅游設施,開展了雪上足球、雪上飛碟、冰上碰碰車等多種活動,深受消費者認可,群眾喜愛。

滑雪場釋放冰雪激情。張佳攝

滑雪場釋放冰雪激情。張佳攝

同時,為了叫響農旅融合旅游這一特色,突泉縣高標准建設了一條22公裡的自行車彩道,為縣域內外的騎行愛好者提供了專業精品線路,滿足了群眾健康出行的需求。

感受田園生活、體驗田園風光,欣賞田園景觀。今年,突泉縣以鄉村振興為統攬,高標准科學規劃建設寶石鎮雙城村和杜爾基鎮明星村田園綜合體項目,探索實施“旅游+休閑康養”項目,打造休閑旅游康養體驗基地。

項目建成后,突泉縣又將增添旅游觀光兩處“新地標”,推動旅游業與農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旅游向市場化、產業化發展,也將成為突泉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新勢力”。

鏈條服務,讓游客玩得開心舒心

農旅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留住鄉愁的重要手段。突泉縣立足實際,堅持多措並舉,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實現綠色鄉村的美麗蝶變。

自北京出發帶著愛人和孩子自駕游的劉先生是一位旅游達人,每年都會自駕旅游,在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停車休息時他說道:“這個旅游自駕泳營地建設得真不錯,對於像我們這種熱愛自駕游的人來說,每個自駕營地就是家,咱們這個營地不僅能接水接電,還能連接WiFi,真的是太好了!”

夯實旅游基礎設施。隨著旅游市場的火熱,突泉縣依托阿海滿旅游路線沿線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了賽銀花自駕游營地,營地分為七個功能區,以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同時,突泉縣以城區、鎮區、景區、鄉村為重點,持續抓好“四好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居民飲水工程、互聯網進鄉村、農村電網改造、旅游停車場、公廁、旅游標識標牌、農家樂、賓館酒店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抓好示范村建設,把鄉村顏值打造得更靚。

突泉縣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區全景。王雪鬆攝

突泉縣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區全景。王雪鬆攝

旅游離不開服務。突泉縣始終把“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理念落實到全域旅游創建的每一個細節,成立文旅公司,加強旅游的服務和管理重點在安全保障、旅行社、維權等方面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游客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讓每一個來到突泉旅游的游客都能體會到賓至如歸的傾情服務,看山看水,怡情悅性,流連忘返。

“我這大棚裡的果蔬,都是綠色無公害的,放心吃,不打農藥、不打除草劑,都是農家肥,因此我們果園的水果品質高,來採摘的吃了沒有說不好的,回頭客可多了。”水泉鎮合發村設施農業大棚種植戶侯紅章開心地說。

旅游離不開消費,如何讓游客后備箱裝滿農特產品,增加當地百姓收入?讓更多農民分享鄉村旅游發展的紅利。

突泉縣抓住機遇,提供游客青睞的“后備箱產品”,同時,立足農業大縣,大力推行綠色、有機、無公害生產,加快推廣節水滴灌、病虫害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提高設施農業大棚、果園管理水平,果品、特色農畜產品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証。

同時,突泉縣加快推進農特產品品牌認証,讓眾多特色農畜產品從分散性完成了向“品牌化”“包裝化”“市場化”的轉型,很多農產品“穿上”名牌外衣變成了“香餑餑”,叫響了“金玉米”“雪花牛”“突泉紫皮蒜”“突泉小米”“突泉綠豆”等多個農畜產品品牌,廣大農民也從農旅融合發展、商標品牌中得到了實惠。(劉藝琳、馮玉燕、張佳)

(責編:劉澤、白建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