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變革生產方式,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效率提升,內蒙古鄂爾多斯——

智慧礦山這樣建(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丁志軍
2022年07月19日10: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智慧礦山建設正加速推進。礦區產煤不見煤、井上遠程操作採煤作業……通過智能化改造,以麻地梁煤礦為代表的當地煤礦不斷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為生產運營降本增效,助力採煤智能化發展。

提起煤礦,許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樣一些場景:昏暗憋悶的巷道裡,滿臉煤灰的工人彎腰進出,廠區裡到處是運煤車揚起的黑色塵土。

而在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龍口鎮的內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智能煤礦公司”)所屬麻地梁煤礦,這樣的場景早已不見。這家年生產能力核定為800萬噸、在內蒙古僅屬於中等規模的煤礦,通過智能化升級改造,逐步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生產運營降本增效,為更多智慧礦山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推動生產方式變革,遠程作業更安全

小公園、窯洞公寓、干淨的廠區……“這是生活區還是礦區?”記者跟著煤礦的工作人員轉了半個多小時,帶著疑惑問。

“這裡是麻地梁煤礦的主礦區,在這兒幾乎是見不到煤的。”工作人員說。走了一路,記者最終在出庫區才見到七八輛等待裝貨的運煤車。

“大多數煤礦企業會建立大型儲煤場來調節生產和銷售之間的平衡,成本較高,也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風險。”智能煤礦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周圓告訴記者,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智能煤礦公司研發出智能化煤質運銷管控系統。“銷售與生產緊密銜接,地面運輸流量和井下生產流量互相匹配,就能做到礦區產煤不見煤。”

智慧礦山建設,在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的同時,也改變了礦工們的工作方式。

走進智慧礦山指揮中心,記者看到十幾名身穿白襯衣的工作人員正盯著電腦工作:鼠標輕點,指令發出,視頻中的機器開動,黑黝黝的煤就被送上了運輸皮帶。

“少人安全,沒人更安全。”在煤礦工作了30多年,麻地梁煤礦礦長吳勁鬆從未放下對安全的擔心,在他看來,智慧礦山就是要通過技術賦能,盡可能地讓設備替人工作,從而最大化降低風險。

“現在採煤作業基本在井上遠程操作完成,在更換設備零部件的時候,才需要人員下井,大大減少了安全隱患。”吳勁鬆說。

礦工田東影從1993年開始下井,見証了鐵鍬挖、風鎬打的採煤年代。如今,他很少下井,只是在地面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干了半輩子煤礦工人,沒想到現在可以在辦公室裡採煤了。”

“利用智能化手段建設礦山,是一個重要課題。”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局長霍勵平說,“智能煤礦公司在智慧礦山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為鄂爾多斯提升能源開發利用水平開了一個好頭。”

注重成本管控、數據治理、管理創新,運營成本降低30%多

就企業而言,大多實行以產量定效益的管理辦法。在過去,一些礦工為了多出產量,往往讓設備“帶病工作”或者延時工作,給安全生產帶來了隱患。“開展智慧礦山建設后,大量指令工作交由計算機完成,工人的違規操作情況大大減少了。”周圓告訴記者。

新技術助力智慧礦山建設,不過成本問題也不容忽視。那麼,麻地梁煤礦的建設成本如何?

“我們摒棄了大而全、重裝備、重平台的傳統觀念,從建設之初就注重成本管控、數據治理、管理創新,智慧礦山建設累計投資7200萬元,較傳統煤礦投資低了不少。”周圓介紹。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內蒙古局2021年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麻地梁煤礦噸煤完全成本為83.31元,比周邊規模、條件相近的煤礦低了不少。

“智慧礦山的建設需求,很多是由基層班組報上來,進行論証分析后才統一決策實施的。” 從2017年進入公司以來,周圓參與了智慧礦山建設的各個關鍵階段。他介紹,建設之初,煤礦領導充分征求老員工的意見,梳理出2600多條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到了有的放矢”。

2021年初,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局組織專家對麻地梁煤礦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麻地梁煤礦通過優化設計、取消井下煤倉等措施,既減少了建設成本,又為后續的智能化改造提升留足了空間。

如今,通過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數字管控體系以及智慧礦山系統運行,麻地梁煤礦減少了庫存、優化了工序,實現了高效低碳運行,運營成本降低了30%多。

實現效率提升,緩解人才招聘難題

“我們現在不僅不用上夜班了,還可以倒班休息。”麻地梁煤礦工人牛瑞林告訴記者,智慧礦山建成后,他晚上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夜班,過去是煤礦工人的一大負擔,也揪著無數礦工家屬的心。如今的麻地梁煤礦,所有下井人員零時前必須升井,每天零時到7時,井下無作業人員,做到“無人則安”。

“對煤礦實行智能化管理后,檢修維護也方便多了。”周圓介紹,“設備出現故障或需要更換配件,自動預警系統會及時提醒。如果碰到一些復雜情況,遠程會診系統還可以隨時連線設備廠家。”

與此同時,智能化還帶來了效率的提升。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麻地梁煤礦全礦在崗人數隻有110人,依舊完成了日產原煤1.8萬噸的生產計劃。

正是依靠先進的技術水平,在不少其他礦山遭遇人才招聘難題時,麻地梁煤礦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青睞。“生產效率提高了,工作舒適度也提高了,煤礦企業也能科技感滿滿,我們都對未來充滿信心。”2019年入職公司的大學生連佳宇說。

“一方面,傳統煤礦工人年齡普遍偏高,未來會逐漸脫離一線生產崗位﹔另一方面,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願意從事煤炭生產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少。”內蒙古能源局局長王金豹介紹,“智慧礦山是採礦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煤礦公司的建設經驗可以給更多礦山提供借鑒。”

據介紹,2019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工信廳命名了5家試點示范智慧園區和企業,智能煤礦公司作為唯一一家煤礦企業榜上有名。截至2020年底,智能煤礦公司共獲得智慧礦山和煤礦智能化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軟件著作權7個等多項科技成果。

“麻地梁煤礦是鄂爾多斯智慧礦山建設的一個縮影。”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說,“5年來,我們新建設的煤礦都在進行智慧礦山建設,希望越來越多的煤礦工人能夠享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與高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9日 12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