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北京對口幫扶內蒙古——

搭建平台助創業 引才返鄉促振興

本報記者 丁志軍
2022年07月14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初,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們工廠生產的產品一度銷售不佳,資金周轉也出現困難。”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回鄉創業的農老頭甜糯真空玉米加工廠總經理朱飛說,多虧了北京在敖漢旗挂職的干部幫忙,企業才能渡過難關。

在了解企業情況后,挂職干部不僅協調當地農商銀行為企業貸款190萬元,還和企業負責人一起研究生產經營細節,並當起了推銷員,讓玉米銷售范圍擴展至北京等地……

在內蒙古,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在外打拼的人才選擇回鄉創業。如何才能讓他們在家鄉安心創業,成為北京市第六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們最關心的事。在他們的幫助下,許多像朱飛一樣的返鄉創業者成功創業,廣闊草原呈現出產業興旺的新面貌。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產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人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市第六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鄭宇說,通過搭建創業平台,吸引人才返鄉創業,為內蒙古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發展活力。

坐落於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的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於2014年啟動建設,2020年被評為國家級科技園區,吸引32家企業及合作社入駐,逐步發展成新技術應用、農畜產品標准化生產、旅游觀光體驗等多業態、鏈條化的產業孵化平台。

2014年,回鄉發展的劉淑輝入駐園區,成立內蒙古聚美恆果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農旅融合的創業探索。2019年,當地以資產收益的形式向企業投入協作資金400萬元,幫助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團隊還牽線搭橋引進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的技術力量,幫助企業提高科技化水平。如今,公司的農旅融合基地年接待游客3.2萬余人次、產值達500多萬元,帶動就業50多人、人均年收入3.6萬元。“能有今天,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支持。”劉淑輝說。

“我們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工作,為回鄉創業者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幫助他們做大做強,讓他們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呼倫貝爾市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市第六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呼倫貝爾市工作組臨時黨支部書記徐建生介紹,隨著工作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選擇回鄉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這些返鄉創業者所選擇的項目,大多集中在當地特色農牧產品種植養殖和加工上。創業能否成功,銷售是關鍵。

在這種情況下,挂職干部們紛紛當起了推銷員,積極協調搭建產銷平台,鼓勵引導北京的超市、電商等商貿流通企業與當地企業開展合作,拓寬雜糧、蔬菜、牛羊肉等特色農畜產品和綠色農副產品進京銷售渠道。

“挂職干部不僅想方設法幫我們推銷產品,還千方百計地為當地企業創造條件。”在興安盟科右前旗的一個農業產業園,該旗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關鵬飛指著一處育種大棚告訴記者,今年這個產業園想提升育種水平,但缺乏資金,挂職干部王一鳴了解情況后開始四處尋求幫助,最終說服北京一家金融機構提供了資金支持,及時解決了企業發展難題。

“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人才。”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李文平看來,鄉村振興不僅要吸引人才返鄉創業,也要幫助他們提高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更要著力培養一批創新創業帶頭人。

“優質農畜產品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張名片,巨大的消費市場是北京的優勢,團隊抓住這兩個要素,通過發揮返鄉創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助力。”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於今認為,北京對口幫扶內蒙古以吸引人才返鄉創業為抓手,有效地推動了內蒙古鄉村振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4日 06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