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草原文化

《我有所念人》:真情動人心

2022年07月04日17:10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高雲峰散文集《我有所念人》分享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高雲峰散文集《我有所念人》分享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您歷經千難萬難供我讀書認字,我用學會的字,寫下對您無盡的思念。母親不識字,兒子一句一句念給您聽。”這是高雲峰新書《我有所念人》封面上的一段話。

7月2日,由作家出版社、內蒙古文學雜志社主辦的高雲峰散文集《我有所念人》分享會,在內蒙古文學館舉行。

內蒙古作家協會主席滿全主持分享會。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內蒙古作家協會主席滿全主持分享會。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高雲峰是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碩士研究生導師,2018年,他的長篇散文《為苦難而生的母親》獲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最高獎——“索龍嘎”獎。2020年,他所著的《父母難當·如何培養好孩子》一書,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后,廣受讀者喜愛。

部分讀者在談《我有所念人》讀書體會。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我有所念人》收錄了作者創作的《為苦難而生的母親》《叫聲爸爸》《少年不識愁滋味》《奶奶 你是風中的一片枯葉》《想請初戀吃頓飯》等19篇散文。分享會上,專家學者和讀者普遍認為,此書真事催人淚點、真情動人心魄,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

“以人為經,以事為緯。”內蒙古師范大學教授劉偉說,《我有所念人》全書的敘事布局環環相扣,從母親、父親到岳父、岳母,再到子女、親朋,最后是同鄉、同學,層層深入,基本上以血緣關系為線記述了全部“所念人”﹔散文結構嚴謹不苟,但表現出來的風格卻平易自然,沒有雕琢氣息。

在《為苦難而生的母親》一文中,高雲峰寫道:“六十年代末,我們家好像一條在風雨中逆水而行的破船,船上擠著瑟瑟發抖的五個孩子,不會駕船的母親用瘦弱的肩膀拉著纖繩牽著這條破船,為了船上的人能夠活命,母親在風雨中拼盡全力,以命相搏。”

“通讀《我有所念人》文稿,一種難言的苦澀揮之不去。每翻一頁,都感覺隱含著一個‘苦’字。”內蒙古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海忠說,在12萬多字的正文裡,他檢索到整整100個“苦”字,還有113個“難”字。“作者直面各種苦,不回避、不掩飾、不解釋,不採取藝術手法美化生活。”他說,作者不推崇大團圓結局,對於“苦”持本真態度,正如作者所說的“虛構的遠遠不如真人真事更精彩、更感人”。

高雲峰在分享會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海外文摘》《散文選刊》雜志社執行主編蔣建偉在“線上”發言時說:“高雲峰寫的那麼多他熟悉的土地上的事情讓人難忘,特別是《叫聲爸爸》,我讀過后感覺文筆特別朴實,他把父與子之間的糾葛如此真實地袒露,並剖析自己、悔恨自己。如果換一個作者,可能會回避這些內容。”他說,“散文創作首先要真實,唯有真實才能打動人心,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感情上、細節上的震撼。”

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在“線上”發言說,這部書去年年底出版后,出版社收到很不錯的反饋,受到了讀者的喜歡。書名取自白居易《夜雨》中“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的首句,整體格調情真意切,文筆流暢,有濃郁的鄉土情懷,作者書寫家鄉陝西神木,書寫自己的家庭記憶,書中有親情、友情、愛情,也能從諸多細節上看到作者對人、對事,很多看法上的豁達、質朴與坦誠。“直抒胸臆,真情流露。”她說:“我認為,這是散文寫作非常重要的品質,也是作品能夠打動人心的重要因素。”

高雲峰(右)在為讀者簽名贈書。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高雲峰(右)在為讀者簽名贈書。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蔣建偉也認為,《我有所念人》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故土情懷。他表示,目前一些散文讓人看不出寫的是哪裡的事情,甚至讓人感覺不像是作者自己真實的經歷。“地域標簽是一個作家最顯著的標志,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身上的地域標簽。”他希望,廣大作者都要考慮如何將自己的文學作品寫出獨特性來。

內蒙古文藝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劉緒才認為,高雲峰的散文是以生活的原色為底色的創作,是典型的有時代痕跡的非虛構寫作。作者面對故鄉、故人,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內心,形成了有特色的個人敘述模式﹔在平凡的敘事中,構建了平凡人眾面對生活的灰暗和瑣碎應有的一種達觀、向上和樂善的價值觀,這些情緒的表達,是好的散文應該帶給讀者的東西。

作家出版社編輯室主任興安在分享會現場發言。(受訪者供圖)

作家出版社編輯室主任興安在分享會現場發言。(受訪者供圖)

“讀了高雲峰的散文,讓我有很多感慨。”分享會現場,《我有所念人》責任編輯、作家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文藝評論家興安說:“他不是專業的寫作者,他是文壇外的高手。歷史上很多好的散文並不是專業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寫的,比如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還有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王安石等,他們首先是政治家、思想家。高雲峰的散文給人最大的啟發是,他的創作率真、質朴,沒有掩飾,尤其具有對自我的反思精神,是一種直抵心靈的敘述和訴說,這對目前一些沉迷風花雪月、過於表演化的散文,是一種顛覆。”(記者 賈立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