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烏審旗累計完成林業生態建設近180萬畝,先后獲評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

排排旱柳止沙海 簇簇楊柴護青綠

2022年06月16日07: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看著雨停了,67歲的那順其木格開始熟練地武裝自己:圍上圍巾,戴上口罩、太陽鏡與手套。運動鞋、牛仔褲、長款長袖外衣,個頭本就不高的她,把自己包裹得像粽子一樣嚴密——仲夏的沙漠地帶日照強度大,“粽子裝”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那順其木格生活在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布日都嘎查。而自治區的“南大門”烏審旗,全境處於毛烏素沙地腹部。她家的“領地”是4400畝草場,雖說是草場,卻又有很多的沙梁。

  這幾天她家剛給草場換上新的網圍欄,網圍欄將草場分成幾個片區。休牧區因為雨水的滋潤草地柔軟厚實,而放牧區青草隻比地皮高一點點。那順其木格左腋下夾了一把鉗子,右手小心翼翼將原來生鏽的鐵絲一圈圈繞在左手上,遇到有結的地方,用鉗子擰開或將其絞斷。

  為了保護毛烏素沙漠裡來之不易的綠色,2001年到2010年,在西部大開發和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項目的大力支持下,毛烏素沙地嚴格執行禁牧、休牧和輪牧政策,走上規范化治理的路子。

  這些年那順其木格家草場不僅實行劃片輪牧,在明沙區,更是憑借自己的能力種上了一行行的楊柴。草場東邊是2015年雇人種的500畝楊柴,已經成材,現在享受公益林補貼。草場西邊是她和老伴一起從2010年就開始種的1000畝楊柴。

  “不種樹沙丘就會壓住草地,隻有把沙丘固定住,才能保護草地。”那順其木格用蒙古語說,“種楊柴時我就是這種打扮,不然就被晒傷。2017年老伴去世后,我也種不動了,以后隻能靠孩子們繼續種樹。”

  約佔毛烏素沙地總面積三分之一的烏審旗,一度是自治區沙化土地最為集中、沙害最為嚴重、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的旗縣之一。

  荒寂混沌、風沙傾天,惡劣的自然環境讓烏審人對綠色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深情向往和執著追求。那順其木格只是無數烏審治沙人中的一份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烏審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各項重點工作當中,先后組織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批林業重點工程,形成國家重點工程和地方林業生態工程雙輪驅動。

  在烏審旗,幾乎家家戶戶都像那順其木格一樣在草場的明沙區種樹,這跟旗裡提倡的造林模式息息相關。

  近年來,烏審旗在提質增效上加大集體和個體所有的沙柳、楊柴等灌木平茬撫育力度,加快退化林改造,持續提升森林生態效益﹔在造林模式上堅持全民共建共管為根本,企業、社會團體、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造林大戶為骨干,形成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廣大農牧民四級聯動的全民造林綠化工作格局。

  開車自南向北行駛在烏嘎線上,公路兩旁是2018年種的旱柳,有著筆直的干、饅頭型的樹冠,遠遠看去宛如一個個盆景。旱柳是當地特有的一個樹種,既能防風固沙,又有很好的觀賞價值。

  繼續往北路過2021年種植的樟子鬆地段,到了烏審召鎮布日都嘎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荒漠化治理)項目區(原京津風沙源二期項目),絲絨一樣的綠色灘地上開滿了紫色的、黃色的小花。灘地旁是被固定住的幾米高的明沙,明沙的陽面沒有植被,爬上去,就看到陰面種植的850畝楊柴,往下看,遠處西邊一塊一塊綠色的區域是20多年前種植的旱柳和楊樹。一直負責該地塊的烏審旗林業和草原局技術員王穎說:“這些楊柴的成活率當年在80%以上,連續3年驗收后,保存率達到65%—70%就算成功。”

  如今的烏審旗,處處有青綠——無定河鎮水清灣村水流淙淙,稻田青青,遠山蒼翠﹔薩拉烏蘇國家級濕地公園,峽谷上有樟子鬆林,峽谷下有吸引游人的清幽旱柳林及“水帘洞”。盡管最近3年干旱少雨,種下的樹許多難以成活,人們仍舊毫不氣餒,改變毛烏素沙漠,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治沙理念已經深深刻在心中。

  山河妝錦繡,國土繪丹青。黨的十八大以來,烏審旗累計完成林業生態建設近18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2.92%,植被覆蓋度達80%,先后獲評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綠色烏審”治沙群體榮獲“北疆楷模”榮譽稱號。(記者 張慧玲)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