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游客體驗 內蒙古“上心了”

天氣轉暖,很多呼和浩特市民會在假日來到班定營村,這裡因水系發達而遠近聞名。隻見岸邊游人如織,有垂釣的、有放風箏的、有戲水的,好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正值繁花似錦的美好季節,“內蒙古人游內蒙古”成了旅游新風尚,全區12個盟市都推出了旅游惠民措施,有的推出優惠券,有的增加公益演出,有的景區門票打折……
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周邊游、短途游十分火爆。全區共接待游客532.2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5.02億元,疫情當前,這個成績來之不易。
今年,為了提振旅游業,內蒙古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在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科學謀劃、主動作為,計劃推出旅游供給提質增效行動、旅游資源開發利用行動、文旅商品傳承創新行動、旅游重點項目融資行動、科技賦能旅游創新行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旅游品牌營銷推廣行動“七大行動”,以此促進旅游業發展,力爭全年接待國內游客超1.5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超2000億元,同比增長均超10%。
超2000億的目標如何完成?優化旅游業供給首當其沖。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曹永萍認為,“標配性”的旅游產品供給隻能保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落伍,“特色化”的旅游產品供給才能保証在競爭性發展中脫穎而出。
內蒙古旅游業今年就要在提質增效上做文章,自治區文旅廳政策法規處處長關福財說,一是推動莫爾格勒河、七星湖等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開展A級旅游景區評定和復核工作,不斷提升4A級旅游景區的數量和質量。二是持續開展旅游休閑城市創建工作,支持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在旅游吸引物、城市吸引物、可進入性、內部交通、旅游標識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三是推進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塞上老街的提檔升級,新創1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四是開展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評定工作,力爭創建1家5C級、2家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五是重點打造10個自治區鄉村旅游精品村鎮,做好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推薦工作。六是豐富冰雪產品供給,創新舉辦2022年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新創1家國家滑雪旅游度假地。
眾所周知,內蒙古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不斷增加高品質旅游服務供給,讓八方來客有更美好的體驗、更舒心的享受、更難忘的回憶,讓內蒙古的旅游從東到西都火起來,一年四季都熱起來。
怎樣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上做文章?今年內蒙古提出重點推動黃河“幾”字灣、阿爾山、額濟納等重點旅游優勢區塊率先發展,推進包頭市黃河濕地國家公園等3個黃河文化公園項目建設和呼和浩特市清水河明長城小元峁段保護利用等3個長城文化公園項目建設﹔加強對阿爾山市旅游業創新發展的指導,不斷提升城市度假功能,完善旅游服務設施,推動阿爾山市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五一”期間,內蒙古博物院通過線上線下舉辦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與此同時,博物院開發的文創商品也是十分吸睛,各種文創商品及文物復仿品都很受歡迎。近年來,文創商品持續走熱,內蒙古今年計劃在文旅商品傳承上有所創新,在4A級以上旅游區、旅游休閑街區、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服務區、三星級以上賓館等場所開設20個以上文旅商品實體店,對重點文化和旅游創意商品店、文化旅游創意商品開發、駐場精品旅游演藝、文化產業園區、文創和旅游商品大賽等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國家《“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提出要提升消費場景思維。
內蒙古今年將在科技賦能旅游創新上有所作為,建成呼包鄂烏四市“一機游平台”﹔開發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推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在線上演播、博物館展覽展示、智慧景區打造、新場景應用等方面廣泛應用﹔推動5A級景區實現5G覆蓋、智能導游、智能導覽、智能解說、在線預定、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推進預約、錯峰、限量常態化,推動全區A級景區和文化場館預約入園入館全覆蓋,全面提升安全旅游、便捷旅游。(記者 馮雪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