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內蒙古興安盟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人人愛團結  處處顯團結

本報記者  丁志軍
2022年05月06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有一片小小的石榴園。這片石榴園是興安盟紅城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學期開學之初,紅城小學的老師都會帶著孩子們來這裡。

“一共有多少棵石榴樹啊?”老師總會讓孩子們數一數。

“56棵。”孩子們齊聲答道。

“這代表著我國有56個民族。石榴裡面有很多籽,它們緊緊地抱在一起。我們各民族也要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老師循循善誘。

如今,像紅城小學這樣的“小石榴籽社團”已經覆蓋興安盟所有中小學。

在興安盟這片紅色沃土上,有漢族、蒙古族、滿族等41個民族的同胞們共同生活著。近年來,興安盟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新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宣傳教育基地、實踐創新基地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等平台載體,開展中華文化大家學、各族群眾互幫互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等活動,先后兩次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榮譽稱號。

在烏蘭浩特市糧油市場一棟樓門口,一個醒目的門牌吸引了人們的視線——“烏蘭浩特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

翻開會員花名冊,有不少文藝工作者的名字。促進會工作人員說:“大家常常利用節假日走上街頭表演,豐富的文藝活動不僅活躍了節日氣氛,而且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千家萬戶。”據了解,促進會由民間自發組織成立,一年來已組織700余場活動,取得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五十六顆石榴籽,始終牢牢抱成團﹔一個民族不能少,五個認同記心間……”這是興安盟突泉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民族文化藝術團創作的新作品。如今,這首朗朗上口的音樂快板《民法典譜新篇》在突泉縣各村屯廣泛傳播,在普法的同時,也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據興安盟委委員、統戰部部長李國宏介紹,興安盟聯合各領域力量,依托各級各類平台,建立起覆蓋盟、旗、鄉、村四級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不僅讓民族工作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形成人人愛團結、事事講團結、處處顯團結的濃厚氛圍,更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基層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中。

烏蘭浩特市都林街騰飛社區現有居民黨員48人,在職黨員122人,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根據轄區黨員特長,成立了環境整治、醫療健康、法律援助等10支專業志願服務隊。紅城志願者聯盟、向陽環保等27支群眾志願服務隊認領了環境保護類、文化建設類等五大類服務項目,先后開展點對點服務活動31次,累計參加人員1000余人次,居民上報的1425件民生實事已解決1304件。

“一個人富裕不算富,全村各族人民都富了才算富。”扎賚特旗音德爾鎮長發村黨員劉德林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他帶動本村包括5戶少數民族戶在內的30戶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種植辣椒,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100畝,戶均年增收1萬元。

截至目前,興安盟所有村鎮、社區都成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其中盟級促進會1個,旗縣市促進會6個,鄉鎮街道、園區促進會76個,嘎查村、社區促進會752個。“興安盟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深做細做實新時代民族工作,持續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創建成果,努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盟。”興安盟委書記張曉兵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06日 11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