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清除田間“生態炸彈”

過去,農藥包裝廢棄物無人回收、無人管理,農民將廢棄的農藥袋、農藥瓶“隨手一扔”,這些在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農藥包裝廢棄物猶如一顆顆“生態炸彈”滲入土壤,久而久之破壞了農田的生態系統。
而這一現象,自2020年科右前旗全面啟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以來大為改觀。科右前旗採取“321”模式,建設了覆蓋15個蘇木鄉鎮的28個集中回收點和235個嘎查村、182家農藥經營店的417個分散回收點,在“誰使用誰交回、誰銷售誰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等回收處置機制的推動下,兩年時間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23.85噸,回收比例達到97.38%,實現了農藥包裝廢棄物“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良性循環。此項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案例榮獲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被大力推廣。
為有效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問題,科右前旗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責制度,旗、鄉、村、經營企業逐級簽訂責任狀,層層壓實責任,設立經營企業回收點、嘎查村回收點、鄉鎮臨時存儲站3類回收站點,做到專事有專人、專人有專責。同時,科右前旗將回收處理工作納入年度量化考核。
自2020年科右前旗全面啟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以來,累計出動50余人進村到田開展督導檢查200余次,督促各回收站點詳實記錄回收台賬,構建起“鄉鎮回收——集中運轉——無害化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立體”回收處置網絡。同時,通過電視、廣播、公眾號、村內廣播站、集中培訓班等途徑宣傳引導,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廣泛宣傳農藥廢棄包裝物亂丟亂棄的危害性以及安全處理的重要性,讓廣大農戶自覺自願收集農藥瓶、農藥袋,成為田間地頭的“環保衛士”,共同營造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現如今,在科右前旗廣袤的農村田野,農藥包裝廢棄物蹤跡難覓,田野清風拂面,潔淨又美麗,農民們在肥沃的土地上喜獲豐收,收獲了幸福、收獲了希望。(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通訊員 賀心欣 劉慶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