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

“與鶴共舞”的美好家園

2022年02月24日08:0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聽說有隻‘傻狍子’挂在了路邊的鐵絲網上,得趕緊去看看它有沒有受傷。” 2月10日,不顧風雪嚴寒,興安盟科右中旗公安局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安分局接到救助警情,立即趕往救助。

  “狍子可是我們這兒的寶貝,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民警說,“狍子這種動物,危險意識沒那麼強,並且長相呆萌,東北地區都叫它‘傻狍子’。”“這是一隻野生狍子。身體並無明顯外傷,腿部力量不足難以行走,可能是由於冬季野外食物短缺取食困難導致體力不支。”民警檢查后,將該狍子送往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待狍子身體完全康復並具備野外獨自生存能力時,再放歸大自然。

  “狍子屬鹿類,是疏林地帶的動物,濕地的代表性動物是生活在蘆葦叢的丹頂鶴。除了狍子,我們還經常救助丹頂鶴、禿鷲等珍禽。鶴類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被看作濕地環境優劣的標志。”說起救護野生動物,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於有忠如數家珍。

  “近年來,興安盟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積極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自然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狍子、丹頂鶴等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黨辦主任寧佳慧說。始建於1985年的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科爾沁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及棲息在這裡的鶴類、鸛類等珍稀鳥類為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不僅能看到“傻狍子”打架,還能“與鶴共舞”,這些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得益於該旗實施的“生態立旗”戰略。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與風沙作抗爭,向鹽鹼地要良田,通過禁牧、禁墾、禁伐為主的“三禁”工作,“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還濕、退牧還草、重點區域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按下了生態退化的暫停鍵。

  2021年,科右中旗對水土流失嚴重的流域和侵蝕溝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梳理,在吐列毛杜鎮新艾勒嘎查、巴仁哲裡木鎮哈達阿拉嘎查採取開挖水平坑、水平坑埂穴播檸條、削坡等方式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共計開挖水平坑17萬余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28平方公裡,有效緩解山洪發生。

  “2012年之前,我們嘎查水土流失特別嚴重。那時候開始造林,到現在已經完成1100多畝,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和水土流失。”額木庭高勒蘇木布拉格台嘎查黨支部書記陳國發說。 截至2021年末,該旗共完成造林125萬畝、退耕還林還草18萬畝、水土保持治理25萬畝。目前,全旗沙化土地面積由原來的611萬畝退縮到60萬畝以內,有效恢復比例達到90%以上﹔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從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到18.8%和70%。

  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讓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為鶴、鸛類等珍禽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繁衍場所,凸顯了生物多樣性之美。

  為了守護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每年春季,科右中旗開展保護候鳥專項行動,加強候鳥棲息地的巡邏,嚴厲打擊非法獵捕候鳥等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積極與各部門通力合作,嚴查非法運輸,經營候鳥等違法行為。

  “2021年,保護區建設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醫院並投入使用。”寧佳慧說,這樣一來野外被救助的動物們就有了自己的醫院,能得到及時救治。

  自2021年9月起,保護區在海代哈嘎泡、十家子泡、哈日巴達、蒙古店、東塔等6個地方開展遷徙水鳥秋季監測工作,范圍覆蓋了包括保護區核心區、重要濕地及周邊重要的鳥類遷徙地、繁殖地、停歇地。

  截至目前,共監測到候鳥7目10科30種近萬隻。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4種,分別是白鶴、東方白鸛、丹頂鶴、白枕鶴﹔國家Ⅱ級保護鳥類有灰鶴、白琵鷺、小天鵝和鴻雁。保護區內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種,國家“三有”保護動物10種。“守護野生動物生存的家園也是守護我們生存的家園,做的工作還很多。”寧佳慧說。(記者 張慧玲)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