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馬忠強的致富新路子:梭梭配蓯蓉

2022年02月11日08:5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冬日,盡管天氣寒冷,但家住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的牧民馬忠強依然很忙,每天查看完梭梭林的長勢情況,就和家人把去年採挖晾晒好的肉蓯蓉進行分類包裝。“去年肉蓯蓉長勢不錯,入冬前就採挖了10噸左右,肉蓯蓉價格也好,這些都銷售完,賣個三四十萬元不成問題。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發展特色沙產業是一條既致富又改善生態環境的雙贏路。”馬忠強邊熟練地包裝著肉蓯蓉,邊滿面笑容地說。

  “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強調,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這句話可真是說到我們心坎上了,今后我要進一步把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發展特色沙產業的路走好,在通過特色沙產業致富的同時,把家鄉生態保護好,讓家鄉變得越來越美麗!”馬忠強說。

  今年49歲的馬忠強是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土生土長的牧民,十幾年前,他還是嘎查有名的貧困戶。那時候,馬忠強放著一百多隻山羊,一心想著踏踏實實地經營好自家的畜群,過上好日子。可是由於超載放牧、年年干旱,他所在的蘇海圖嘎查草場嚴重退化沙化,每年放牧掙來的錢還不夠購買飼草料,年年入不敷出。無奈之下,他隻好賣掉羊群,帶著妻子甘新花背井離鄉,到城裡給別人開大車跑長途運輸、收廢品、開飯館,換了許多工作,但日子依舊過得十分艱難。

  2012年,在外艱難打拼的馬忠強聽說嘎查牧民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效益不錯,這讓他很是動心。此時,已厭倦了在外漂泊生活的馬忠強特意回嘎查了解實情,結果還真是如此,夫妻倆當即決定回家種梭梭。

  馬忠強開始實施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發展特色沙產業時,正趕上了阿拉善左旗發展梭梭產業的好時機。為了做大做強梭梭、蓯蓉產業,實現治沙富民雙贏,自2008年起,阿左旗先后出台了多項鼓勵農牧民種植梭梭的優惠政策。梭梭林成活率達到70%以上。同時對接種肉蓯蓉達到一定規模的農牧民,還給予每畝90元的補貼,2016年該標准更是提高到200元。

  在政府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回鄉后的馬忠強在承包的16000畝戈壁上種起了梭梭。“開始由於缺乏經驗和資金,我先試著種植了3000畝梭梭,結果長勢很好,3年后,驗收全部合格,除掉開支,我掙到了十幾萬元,這讓我信心倍增。”馬忠強說。此后他又投資10萬元,購置了拖拉機、打坑機等設備,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越干越有勁,一口氣種植了1萬多畝梭梭。

  種植梭梭和肉蓯蓉使馬忠強一家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目前我家種植的1萬多畝梭梭林中,有3000多畝接種了肉蓯蓉,現在每年平均能出肉蓯蓉鮮貨13噸,1公斤價格平均是30多元錢,一年光採挖肉蓯蓉的收入就有40萬元。”馬忠強告訴記者,“蓯蓉一年可採挖兩季,春季收蓯蓉籽,能打五六十斤種子,大概能收入十幾萬元。”

  這些年,種植梭梭不僅讓嘎查牧民的腰包越來越鼓,也讓因超載放牧破壞的草場生態環境逐年好轉。“以前這裡經常刮沙塵暴,刮起來昏天黑地的,連對面的人都看不見。自從梭梭林長起來后,生態環境逐年好轉,現在沙塵暴很少了,而且雨水也比以前明顯多了。”馬忠強說。

  如今,馬忠強所在的嘎查已種植梭梭林45萬畝,接種蓯蓉25萬畝,年採挖肉蓯蓉達到130噸左右。過去到外地打工的牧民又陸續回到家鄉發展特色沙產業,現在嘎查牧民年人均從沙產業中獲得的收益能達到2萬元左右。(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宏章 通訊員 曾令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