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倫貝爾

額爾古納:保護黑土地  守穩大糧倉

2022年01月20日14:28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額爾古納市位於祖國版圖的“雄雞之冠”,隔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相望,是中國緯度最高的邊境城市,總面積2.89萬平方公裡,素有“呼倫貝爾縮影”的美譽。

走進額爾古納,您可以感受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河流這些最具代表性的生態資源,抬頭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藍”,放眼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黑土地。

近年來,額爾古納市為保障農作物穩產豐產,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復提升耕地地力,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促進黑土地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方面,接連“上新”保護黑土地的“組合拳”,聚力基地建設,發展生態農牧林業,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科學合理輪作﹔秸稈全量覆蓋越冬+春季免少耕播種技術模式﹔加強人員技術培訓和裝備支撐﹔加強對高標准應用基地的管理和監測等舉措。一系列保護措施下,2021年,該市完成免耕播種作業47.4萬畝,超額完成呼倫貝爾市農牧局統一部署和要求的45.81萬畝任務。

深層養土——保護性耕作讓黑土重生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黑土地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黑土地的回歸,收獲的不僅是農業上的好收成,更是一份可持續發展的信念。

自然條件下,植物生在黑土地上,枯萎在黑土地上,最后又返回黑土地中。稈離田就會打斷自然循環,減少有機物質的輸入,進而可能導致黑土地的退化。再加上人們習慣翻地耕作,黑土層的穩定結構被破壞,翻耕后不僅造成土壤下層裸露,導致土地肥力大幅下降,作物減產,而且大面積的裸露土壤容易被風水侵蝕。每年春耕前正是風最大的時候,大風把裸露在外養分含量較高的土壤帶走,致使黑土養分有了一定損失,也導致黑土層逐年變薄。

如何深層養土,讓黑土重生?保護性耕作是最優選項。

保護性耕作是指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稈覆蓋情況下進行的免耕播種,可以有效保護黑土層,是一項既能實現穩產高產,又可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

額爾古納市圍繞保護性耕作多覆蓋、少動土的核心要求,重點推廣“秋季作物收獲后秸稈全量覆蓋越冬+春季免少耕播種”的技術模式,讓黑土地得到了“滋養”。

保護性耕作的本意在於將自然還給自然,通過秸稈覆蓋還田,讓土壤不裸露,這樣既能防止土壤被侵蝕,也有助於提高水分和養分的利用效率,提高並維持作物產量。

隻有深層養土,才能讓黑土重生!

智慧愛土——給黑土地插上科技翅膀

智慧農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化農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監測保護性耕作作業質量的有效手段。額爾古納市探索建設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大數據平台,構建以黑土地農田生態系統為主的現代智能農業生產體系,給黑土地插上科技翅膀,給農業生產裝上大腦。

2021年額爾古納市在免耕播種機和收獲機械上安裝輪作監測設備。利用智慧農業平台,進行收獲實時監控,開展遠程智能化監測,對每個機械的作業地點、機械型號、作業面積、作業質量、作業時間、作業軌跡及作業圖像進行記錄,更為精准的掌握真實的項目收獲面積,不僅能夠進行統計分析,更為項目的督導核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還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此外,還加強對高標准應用基地的管理和監測,通過專家組對近兩年監測數據對比分析,基本佐証了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成效顯著。一是抗旱保苗效果好。經多點監測,保護性耕作農田播前土壤含水率較傳統農田高4.5-10個百分點﹔二是后期長勢有優勢。三是風沙危害有效減輕。四是節約生產成本。保護性耕作農田與傳統耕作相比,減少秸稈離田、耕翻整地等作業環節,減少機械作業3次左右,畝可節約成本23元,最高可達34元。五是穩產豐產。通過對縣、鄉兩級共計7處高標准應用基地測產,共有3個基地實現增產,其中油菜畝增產6-8.5公斤、小麥畝增產8-13.2公斤。

智慧農業為黑土地保護和利用提供“保-養-用”關鍵技術及模式。進一步通過科學監測,証明了保護性耕作不僅對土壤改善、節本增效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又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智慧愛土,給黑土地插上科技翅膀!

長久保土——讓黑土生命力生生不息

黑土地的寶貴,一方面在於它的肥沃。另一方面,在於它的形成之難。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地要200年到400年的時間,在東北特殊的氣候條件下,經過長年累月的累積才會逐漸轉化為腐殖質,進而形成黑土層,一旦損壞,需要十分漫長的時間來恢復。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大規模開墾以來,多年的“重用輕養”已經讓黑土地的承載能力亮起了“紅燈”。有數據顯示,現在東北黑土區部分耕地的黑土層平均厚度隻有30厘米左右,比開墾之初減少了約40厘米。黑土層變薄,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農作物抗災能力變差等問題,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最寶貴的黑土必須用最嚴格的制度來守護。

為進一步給耕地“減壓”,給糧倉“加油”,給農業可持續發展賦能,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根基,額爾古納市成立了“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和“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專家組”,在保衛黑土地的持久戰裡,“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合力護土——全民共治打贏黑土保衛持久戰

保護黑土是個系統工程,人人有責。為培育黑土地的生態環境,提升種植戶黑土地保護意識,額爾古納市設立了微信平台,把所有參與者像冰糖葫蘆般串聯起來。全年開展線上培訓、現場演示會以及田間地頭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讓黑土保護意識走進農戶心中,讓黑土保護技術走進農戶腦中。

合力護土,才能讓黑土地再現“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兩黑土二兩油,插根筷子也發芽。”的風採。

2022年,額爾古納市計劃免耕播種面積52萬畝,當地將充分發揮保護性耕作專家組能動性,加強基地建設、實施情況的監督與管理。以基地為模板,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更加規范地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未來,額爾古納市免耕播種面積范圍將會越來越大!

黑土地保護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了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額爾古納市凝聚保護黑土地合力,讓“累瘦”的黑土地“增增肥”“歇口氣”,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秦緒偉)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