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殘疾人運動員張華:踔厲奮進 自強不息

劉藝琳
2022年01月06日16:19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我每天都期待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開幕。”內蒙古土右旗肢體一級殘疾人運動員張華很興奮。在不久前閉幕的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張華取得了兩枚銀牌的優異成績。

10月23日,內蒙古隊選手張華(左)、包紅霞在女雙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比賽兩個月后,張華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了路遙作品《人生》的讀后感。她這樣寫到:“德順老漢給我們詮釋了真正的幸福,你手中正在做的事,腳下正在走的路,心中存有的不曾實現的夢想。一切且行且珍惜,原諒心中那個不強大的自己吧!”

2016年,一場車禍讓張華變成了一個“不強大的自己”。七顆頸椎神經中第3顆、第5顆、第6顆粉碎,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車禍的瞬間,張華的身份從西北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變成了高位截癱的殘疾人。

車禍前的張華。受訪者供圖

“我以前說話,聲音沒有這麼粗的。”張華說:“從出車禍起,我用了2年時間才讓自己說話的時候看起來正常。”因為頸椎受損影響了吞咽功能,張華的氣息不足,一開始無法出聲。那段時間,張華與人溝通隻能依靠“對嘴型”。

“我的嘴能動,但是發不出聲音,父母就根據我的嘴型猜我想說什麼。”講半個小時話下來,張華便開始喘氣,但她的聲音一直很清晰:“無論如何,我都不想放棄,我就是不想認輸。”

就是這份不服輸,殘疾人的身份反而給張華貼上了正向標簽:鄉村教師和專業乒乓球運動員。

“雖然我的身體殘疾了,腿不能行、手不能用,但我還有我的大腦。這麼多年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不能白白浪費了。”張華是內蒙古土右旗明沙淖鄉大城西村人,“農村很缺老師,農村的娃娃們很需要老師。”張華說:“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去延長,但是我們可以去擴寬生命的寬度。就本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給村裡的孩子們補習功課。”補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的成績一直在上升,張華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信任。

張華和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對張華來說,乒乓球運動員的身份標簽來得有點意外。

出車禍后,二十多歲的姑娘沒有就此頹廢,她開始積極配合醫生做康復訓練。張華開通了直播間,將訓練過程全程直播。“除了直播康復訓練的過程,我還會在直播間裡和大家聊聊我自己的經歷,就這樣認識了蓋教練。”張華說到蓋麗芳教練時,語氣歡快起來。

2019年,蓋麗芳教練通過短視頻平台直播發現了張華。蓋麗芳認為張華這種不服輸、不認命的態度非常適合競技體育。“蓋教練說我的身體條件能夠參加TT1級乒乓球比賽。雖然在殘疾人乒乓球比賽中TT1級已經是殘疾程度最重的級別,但我的手指、四肢都完全動不了。健康的時候,我也只是業余的乒乓球愛好者,真的可以嗎?當時很驚喜也很害怕。”張華回憶。

蓋麗芳有她的訓練辦法。因為張華的手沒有握力,沒有辦法握住球拍。蓋麗芳便寄來了綁帶,將張華的手和球拍綁在一起。訓練的時候,張華用上半身的力量來帶動手臂、球拍,最終接到球,再打出球。“練了半年才終於能把球發出去。”張華有點不好意思。

2021年6月,張華被輸送到省隊,通過選拔后,開始備戰同年10月的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10月,在西安全國殘運會的賽場上,有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乒乓球女子單打循環賽。面對著對手頻頻打出剛剛過網的短球,TT1級乒乓球女子運動員張華拼命去接球,卻因為腰部無力、手臂不長而一次又一次摔在案板上。“最痛苦的是我摔在案板上后,無法依靠自己坐起來。”一開始,張華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坐起身。

“我第一次意識到參與競技體育除了要克服的身體上的各種障礙,還要有勇氣。”面對觀眾、隊友,張華最后拼盡了全力,依靠自己從案板上爬了起來。“從那一刻起,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奇跡。”

2021年10月27日,張華敢打敢拼,沖出重圍。最終在11屆殘運會女子TT1級女子單打比賽中取得銀牌。同時,張華和搭檔還摘取了TT1級女子團體比賽的銀牌。

張華參加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受訪者供圖

“我特別喜歡的一本書叫做《活著的意義》。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會被剝奪,但是唯獨不能剝奪的是你在不同處境下所面臨的情緒行動,還有自由的狀態。”在結束採訪前,張華說了一句話:“既然無法改變如今所面臨的事情,那麼就要接受這個現實。我相信隻要保持不服輸的心態並付出艱辛的努力,奇跡一定會發生。”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