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和鄉村振興成效

崔連仁攝
核心提示
通遼市城鎮化水平偏低,“三農”工作任務艱巨,統籌城鄉發展尤為關鍵。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一體推進、雙輪驅動,充分激發內需潛力,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建設更有實力、更有品質的區域中心城市,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必由之路,也是通遼市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環。過去五年,通遼市持續推進城市建設,累計改造棚戶區2.8萬套、老舊小區565個,新增園林綠地面積1460余公頃,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過去五年,通遼市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三分之一以上的農牧戶用上了衛生廁所……
取得成績的同時,通遼人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問題——城鎮化水平偏低,“三農”工作任務艱巨。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統籌城鄉發展是關鍵。
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解題”方法——必須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一體推進、雙輪驅動,充分激發內需潛力,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建設更有實力、更有品質的區域中心城市,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
統籌城鄉發展,需要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按照建設好“城”、培育好“市”的總體思路,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市政基礎支撐力、公共服務供給力,把中心城區打造成為引領帶動全市發展的核心引擎。加快推動產城融合,提升商貿物流業、培育新興服務業、引入都市型工業,重點建設好科爾沁綠色食品創新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等產城融合發展先導區、示范區,增強城市集聚產業能力,提升中心城區龍頭帶動作用。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老城區改造提檔、新城區高端賦能,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深入開展城市體檢,有效解決各類“城市病”,建設智慧韌性安全城市。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增強重點商圈服務功能,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文化、體育、康養等方面的服務能力,讓市民生活更加舒適便利。創新城市發展理念,推進城市管理體制和投融資改革,理順市區兩級事權,持續加強規劃和建設執法,優化整體建筑風貌,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市場化運營水平,盤活城市存量資產、搞活增量資產、激活無形資產,申報設立行政新區,建設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宜居宜業的百萬人口中心城區。
科爾沁區委書記徐天鵬表示,科爾沁區將增強中心城區商圈服務功能,建設都市工業、產城融合區,打造森林公園康養旅游圈和城市南部新興商業圈,著力構建城中現代化城市商貿綜合區、城東高端化產城融合示范區、城南品質化文旅休閑康養區“三化三區”新格局,努力構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帶動極。
統籌城鄉發展,需要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重塑新型城鄉關系,推動中心城區和城關鎮、小城鎮功能互補、協同發展,構建多中心帶動、多層級聯動、多節點互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要加快推進旗縣城關鎮建設,集聚發展縣城產業,提升城關鎮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對鄉村的輻射帶動功能。要因地制宜規劃打造一批產業興旺、業態集聚、基礎完備、優勢突出的特色小鎮,助推特色產業發展,提高就業吸納能力,促進農牧民就近就地城鎮化。要促進城鎮人口集聚,加快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維護進城落戶農牧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促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科爾沁區余糧堡鎮黨委書記殷洪濤,計劃帶領全鎮干部群眾充分發揮黃牛產業傳統優勢,加大對優質企業的招引力度,全力打造從飼養繁殖到屠宰加工再到生產銷售的肉牛全產業鏈模式。“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統籌推進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廁所革命整改,‘牛出院、樹進院’養殖小區建設等工作,加強居民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排污管網以及集中供熱試點等工程建設,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進一步提高人居環境水平。”
統籌城鄉發展,需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鄉村振興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種養、林果蔬菜、庭院經濟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扶持農畜產品加工和營銷企業,讓農牧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風文明、鄉村善治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補齊農村牧區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社會事業向鄉村覆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全面改善農村牧區生產生活條件。
“開魯縣將圍繞玉米、肉牛、紅干椒、林果、文旅‘五大產業’,緊緊依靠產業振興,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全面實施城鄉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工程,加快補齊農村牧區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改善農村牧區生活條件。”開魯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洋結合當地實際搭好了鄉村振興框架。奈曼旗大沁他拉鎮先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學剛表示,先鋒村將立足自身區位優勢,盤活土地資源,大力培育特色種養業,夯實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奈曼旗重要物流節點,走出一條特點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之路。
統籌城鄉發展,需要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支持“兩新一重”建設機遇,加快建設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積極配合推進通遼至齊齊哈爾、赤峰至通遼至長春等高鐵項目,建設“兩環八橫六縱六出口”公路網絡,推進通遼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強化融入“雙循環”的通道支撐。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引綽濟遼”二期、遼西北供水通遼支線、烏蘭哈達水庫等重大引調蓄水工程建設,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建設及應用,支持大型企業數據中心建設,搭建智慧物流服務平台,建設國家政務雲北方節點及綠色算力中心,以“新基建”催生新動能。提高園區集聚承載能力,按照優化調整要求修編相關規劃,優化整合資源要素,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智慧園區”,推動各類要素資源向園區匯聚,積極建設百億級園區、培育千億級產業,申報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城發集團通遼市孝庄河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經理楊萍告訴記者,公司計劃將劃入城發集團的供熱、自來水、公交及基礎設施、市政建設等民生工程做實做活,去平台轉實體,在城市更新改造、推進項目建設與資本運作方面實現一體化管理。同時以市場為導向,整合集聚資源,創新投融資模式,將資本布局、業務布局,面向支持城市發展、增強城市載體功能上集中,推進轉型升級,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我們相信,在通遼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通遼大地將呈現出一幅高品質區域中心城市和新時代美麗鄉村和諧交融的美好畫卷!(記者 賈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