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內蒙古織密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網

2021年10月20日09:1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網格員入戶調查。

  五家子村扶貧車間。

  小佘太鎮幸福互助院。

  “多虧有了好政策,要不咋能甩掉窮帽子!”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家子村村民高洪生說。去年為弟弟治病花了不少錢,卻沒能留住弟弟的生命。“剛脫了貧,不會又要欠債吧?”他心裡發慌……

  這一情況觸發了扎賚特旗防止返貧機制的大數據預警,相關部門迅速落實幫扶措施,醫保、就業、信貸等一系列“組合拳”立馬跟進,幫助這個家庭緩過勁兒來。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查找風險漏洞,補齊短板弱項,加強對易返貧致貧戶的動態監測並及時精准幫扶。目前,全區共有監測對象2.56萬戶5.46萬人,其中90.6%被監測人口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易返貧致貧人口減少至5132人。各地積極探索建立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瞄准重點對象 建立機制防止返貧

  防止返貧,首先要盯緊重點對象,建立及時精准的監測和幫扶機制。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達蘇木汪安池嘎查,村民斯日古楞不幸罹患胃癌,被確定為邊緣易致貧戶后,當地採用“產業+金融+健康”的方式幫助他擺脫困境,斯日古楞和老伴兒每年享受3460元兜底保障金﹔去年,斯日古楞獲得扶貧富農貸款5萬元,購買了20隻基礎母羊,目前肉羊存欄已達到60隻﹔他和老伴兒還享受一系列健康扶貧政策,包括住院報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送醫送藥服務等。如今,斯日古楞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02.85元,成功消除致貧風險。

  巴林左旗曾是自治區級深度貧困地區,2020年3月退出貧困序列,今年又被列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年來,巴林左旗建立‘網格化+信息化’監測體系,做到早發現、早干預﹔針對不同情況,開展立體分類幫扶,精准施策。通過打出一整套‘組合拳’,逐步建立起防止返貧和預防貧困發生的長效機制。”巴林左旗鄉村振興局局長馮宏軍介紹,“截至8月末,全旗共有邊緣易致貧人口721戶1436人,脫貧不穩定412戶837人,突發嚴重困難戶11戶29人。其中,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已全部消除風險。”

  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鎮塔本毛都嘎查村民佟玉山,去年11月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負債5萬元,網格員到他家巡查時,便將他家的情況上報村委會。“被納入邊緣易致貧戶后,嘎查村委會給我安排了保潔員的工作,每年能掙6000元,同時又給我們1家3口辦理了低保,每年補助1.5萬元,還落實了醫療臨時救助資金8000元。”妻子常鳳英說。今年3月份,佟玉山的身體逐漸好轉,他向網格員表達了發展養殖業的願望,於是嘎查村委會為他協調了信用社貼息貸款。“有政府幫助,加上自食其力,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佟玉山情緒高漲。

  走進扎賚特旗社會治理中心,進入“防貧10·17”監測幫扶系統,每個監測戶的風險等級從低到高分別用藍、黃、紅3種顏色顯示,這個依托“防貧10·17”監測幫扶系統打造的“互聯網+網格”雙網融合新模式,實施網格化監測、大數據對比、立體式幫扶,對防止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貧困發生十分有效。

  據了解,巴林左旗和扎賚特旗著力構建組、村、鄉、旗四級網絡聯動機制。其中,巴林左旗13個蘇木鄉鎮街道、166個嘎查村,共配備了3494名網格員﹔扎賚特旗將全旗197個嘎查(村)、11個城鎮社區劃分為973個網格,配備2054名網格員。這些網格員承擔著黨建、綜治、民政等多項基層治理職能。網格員及時上報返貧致貧風險對象﹔群眾通過“防貧監測110”小程序自行上報﹔鄉村振興部門牽頭整合各行業部門數據,由系統進行自動比對生成問題清單﹔發現返貧致貧監測對象,由組、村、鄉(鎮)、旗4級按職責分工錄入系統。“通過4種途徑,確保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無死角。”扎賚特旗鄉村振興局局長耿立軍說。

  摘帽不摘責任 提升自主發展能力

  在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全區各地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看到駐村干部上門,我就感覺踏實多了。”鄂爾多斯市罕台鎮撖家塔村養殖大戶王佔義高興地說,“這幾年的好日子,離不開干部們的幫助。”

  “鄂爾多斯市已建立完善的包聯駐村工作‘一村一隊’精准動態數據庫,市旗兩級共派出包聯駐村工作隊735個6000余人,一村一工作隊、一村一書記,覆蓋全市所有嘎查村。”市包聯辦副主任王宇飛告訴記者。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小佘太鎮幸福互助院裡,67歲的王官女盤腿坐在炕上,一邊吃飯一邊看著電視。“自從住進幸福院,不愁吃、不愁穿,還有醫生給咱定期體檢,每天心情好,身體也越來越硬朗了!”王大娘的幸福生活,是內蒙古織密防返貧監測幫扶網的一個縮影。目前,內蒙古對已退出貧困序列的57個貧困旗縣、3681個貧困嘎查村保持幫扶關系不變,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鄉鎮、村五級聯動。

  防返貧致貧,根本上要提升貧困群眾自主發展能力,確保他們能持續穩定增收。

  就業有保障,脫貧底氣足。“我每天到園區剪剪菇根,1個月能掙1500塊。我都這歲數了,還能找到這麼輕鬆的工作,以前是想也不敢想啊!”在赤峰市林西縣五十家子鎮轎頂山村食用菌產業園區內,88歲的村民王海玉一番感慨。

  57歲的陳林風是四子王旗吉生太鎮中號行政村村民,去年5月份查出患有卵巢癌,醫療費用共花費20多萬元,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村委會了解其情況后,及時幫助她申請防返貧保險救助金4萬元,解決了后續的醫療費用。

  位於好力保鎮西北12公裡處的五家子村扶貧車間裡,10多位六七十歲的老人正在干活,有的包裝水稻,有的篩選木耳……他們相互配合、動作嫻熟。“老年人不便外出打工,我們就在家門口建起扶貧車間,讓高齡農民變身產業工人,實現了‘務農、顧家、掙錢’三不誤。”駐村第一書記潘徽說。

  駐村幫扶、政策兜底、產業帶動、扶貧車間、防貧保險……內蒙古採取多種防返貧幫扶手段,為有返貧風險的群眾織牢了就業網絡。

  2021年,內蒙古確定了10個旗縣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以及5個自治區級重點幫扶旗縣。由自治區鄉村振興局負責分配的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0.4億元,以及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42.06億元已全部下達。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在15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中確定了1000余個重點幫扶嘎查村,確保這些嘎查村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並同步實現鄉村振興。同時選定了一批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嘎查村,期望探索出可借鑒、可復制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再創佳績立新功。(記者 薛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