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堅持“項目為王”理念 實施“實業興區”戰略

——紅山區全速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1年10月17日09:42 | 來源:赤峰日報
小字號

堅持項目為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紅山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認真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按照“擴投資、促發展、惠民生”的總體思路,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持續狠抓項目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底盤、筑牢基礎。

2021年,紅山區擬實施總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181個。其中續建74個,新建107個,計劃總投資290.4億元,推動全區經濟高速度前行、高質量發展。

強化招商力度 打造產業“窪地”

對外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和源頭。年初以來,紅山區聚焦存量挖潛和增量培育,瞄准主導產業強鏈補鏈,採取建立工作機制、繪制產業圖譜、狠抓業務培訓、開發招商軟件、強化日常調度等多種舉措,大力推進全員精准招商工作,時時對標赤峰市招商項目認定考核標准加快步伐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已開工和辦理前期手續招商項目53個,計劃總投資99.72億元。其中,已開工建設項目25個,計劃總投資入統32.67億元。

項目為王、轉型為綱 ,紅山區建立全員招商工作運行機制,出台《紅山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運行細則(試行)》,建立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會商研究和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採用數字化手段,開發並上線運行全市首家招商工作運行調度系統,對各單位工作進行日常統計、分析。紅山區組織召開全區招商專題培訓會,成立招商引資工作輔導小組深入機關、街道開展招商業務指導10余次,印發《招商引資工作應知應會手冊》《紅山區投資合作指南》等招商資料4000余冊。開展招商專題培訓月活動,累計發放培訓資料20期2600余份,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對區位概況、產業基礎、投資環境、招商思路、經驗做法、優惠政策等內容進行介紹和解讀,切實增強招商隊伍整體業務能力和素質。

項目至上,經濟發展更有質量。紅山區實行“招商項目挂圖作戰”,抽調專人、組建專班,對紅山區招商項目進行定期調度和動態跟蹤﹔會同紅山區統計、經信、發改、產業園區、國土規劃等多部門召開工作推進會議,圍繞加快項目手續辦理、統計入庫等內容共商對策合力推進。

截至目前,181個項目中,已開復工項目111個,開復工率61.3%,完成投資35.7億元。其中,續建項目已復工67個,完成投資27億元﹔新建項目開工44個,完成投資8.7億元。其中農業項目開復工5個,完成投資2.4億元﹔工業項目開復工36個,完成投資7.7億元﹔商貿流通項目開復工13個,完成投資1.9億元﹔基礎設施項目開復工42個,完成投資20.2億元﹔社會事業項目開復工15個,完成投資3.5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 培育產業沃土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紅山區實施登記窗口服務提升行動,增設企業開辦專區,將企業開辦所涉及部門納入專區集中辦公,實行“一窗受理,一表填報”,提升窗口服務便利化水平。建立健全政銀合作授權代辦制度,為企業提供“零見面”“門口辦”等便利服務。

截至目前,全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499戶,市場主體總量已達6萬余戶。積極踐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理念,自主研發“紅山小智”注冊登記智能咨詢系統,依托人工AI智能,通過咨詢信息關鍵字自動調取准確的預設回復,真正實現登記注冊事項一次性告知。

自上線以來,“紅山小智”已自動應答各類咨詢1000多次,節約窗口人工咨詢時間100余小時。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化建設,主動認領自治區一體化平台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1256項,按要求編制實施清單1256項。結合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職能調整,重新梳理權責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証明事項清單等10張清單,讓紅山區各項清單與時俱進、“更接地氣”。

當好“店小二” 做好貼心人。紅山區實現領導干部從“管理者”轉變為“店小二”,真正從企業和群眾的角度出發,克服“形式主義”,俯下身子,真抓實干,自覺為優化營商環境用心出力。

突出項目建設 壯大產業規模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紅山區圍繞傳統產業延長鏈條和轉型升級、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服務業提檔升級、提高城鎮配套和承載能力、補民生短板等方面,深度謀劃一批重大儲備項目,為促進紅山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項目基礎。

精准對接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布局,加強項目庫建設,完善項目儲備滾動接續機制,增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支撐。“十四五”期間,紅山區擬實施總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470個,計劃總投資1611億元。

項目為王鑄就經濟繁榮引擎。紅山區深入貫徹執行項目管家制度,為全區每個重點項目配備雙項目管家。第一管家為項目的區政府分管領導,第二管家為區委、人大、政協領導,由項目管家為重點建設項目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提供從項目簽約到竣工驗收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務。嚴格執行重點項目紅綠旗制度,每半個月調度一次,及時發現項目在手續辦理及開復工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並隨時上報區主要領導。同時協調各相關部門幫助項目業主盡快解決,推動項目早日開復工建設。繼續實行項目考核制度,年底對各項目責任部門上報重點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分,得分將作為本部門年度考核指標的一部分。

加強項目調度,推動各項目責任單位搶抓施工黃金季節,督促已動開工項目,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工程建設進展。督促未動開工項目單位,加速前期手續辦理,挂圖作戰、倒排工期,確保項目早日開工、入庫和入統。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密切關注國家、自治區政策導向和投資方向,提前籌備項目前期要件,深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提升項目資金申報效率,縮短資金到位后開工時間,切實發揮上級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

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總產值215.59億元,同比增長53.5%,實現增加值增速8.4%。年初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30個,計劃完成投資22.18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復工14個,完成投資2.75億元,開工率46.7%。高新區實現工業產值209.9億元,上繳稅金6.2億元。

優化發展結構 做強產業集群

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經濟增長點。紅山區全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借鑒先進地區“園中園”運營模式,實施拓佳電子、泰領海創、科峰3D打印、恩沃科技4個專業園區建設,建成標准化廠房20余萬平方米。推動傳統動能轉換,實現遠聯鋼鐵產能置換,完成赤峰制藥、金劍銅業退城進園,東黎羊絨、聖倫絨毛成為國家、自治區綠色工廠。綠食園上半年實現綜合產值11.2億元、利稅4340萬元。

緊盯綠色循環發展定位,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與動能轉換,助力高質量發展。以引進標准化廠房、農產品生產輕物流為主要舉措,提升產業規模、豐富業態層次。鮮味到家食品中央廚房、賓格工業產融平台、恆凱食品加工配送及標准化廠房等5個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挂地。

扎實開展能耗“雙控”工作。紅山區嚴格落實能耗“雙控”目標責任制,對高耗能企業採取從嚴控制企業新增用能,合理安排新建成項目投產時序,按照能耗“雙控”目標倒推用能空間,加大節能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等應急管理措施。積極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工作,遠聯鋼鐵、赤峰制藥、蒙廣生物、億維玻纖、鑫海建材、赤峰熱電、中色鋅業、京能(赤峰)能源等8家企業用能監測設備安裝完畢,完成數據接入。

全區工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現代服務業也迎來了高質量發展新機遇。眾聯時代城、維多利摩爾城已完成商業區建設,奧特萊斯、農貿市場和天豐商貿城二期回遷區等項目正在辦理各項前期手續。新華步行街改造工程穩步推進,計劃11月份向群眾開放。現代物流業方面,紅山物流園區累計入駐企業及個體工商戶3300余家,完成各類投資0.67億元,實現物流總值287億元,實現稅收5.74億元,新增就業1000人,累計安置就業4.6萬人。

赤通高速北基礎設施一期、二期工程項目進展順利,久通物流物聯網倉建設項目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大東北酒店餐飲物資市場和赤峰金融物流港五期正在辦理各項前期手續。赤峰金融物流港三期入駐商戶突破100戶,赤峰保稅物流中心上半年實現進出口額657.7萬元,赤峰全球購平台實現跨境電商銷售2.76萬單、銷售額53.07萬元,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完成3500平方米場地改造。雲計算中心入駐企業總數達175家,入駐率100%,實現交易額6億元、稅收830萬元,安置就業4500余人,完成各類人才培訓1300余人次。蒙東網紅經濟孵化基地全面對外開放,吸引赤峰直聘網、赤峰生活妹、赤峰吃貨等30多名網紅達人和團隊在基地內開展直播帶貨活動,直播帶貨金額突破2360余萬元。數字創意基地發展取得新進展,入駐企業24家,達成合同金額5000余萬元,安置就業524人,培養專業人員60人。

聚焦產城融合 提高承載能力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主導支撐與實力的象征。紅山生命健康城先導區建設穩步推進,控規設計方案編制完成,先導區意向落地企業18家,深度對接洽談項目8個。棚戶區征收方面,西城、東城、解放西街、哈達和碩、六大份等涉及征收住宅、企業、養殖和耕地9600余戶,目前剩余征收任務491戶。中環快速路已完成540戶住宅房屋征收和39家企業征收工作,剩余未征收企業121家、住宅21戶。艾美國際、農資家園、四中科技出版社等9個零散棚戶區征收工作已完成。

實體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紅山區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項目為王,強化產業賦能,推動全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2021年,紅山區上報市級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社會事業1000萬元以上)項目68個,計劃總投資142.3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2.2億元。截至目前,開復工項目53個,開復工率78%,完成投資28.8億元。其中,續建項目復工41個,完成投資26.1億元﹔新建項目開工12個,完成投資2.7億元。

“十四五”時期,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創新實干、加壓奮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四個基地”、建設“四個中心”、建成“四個示范區”,聚焦赤峰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勇當赤峰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左右,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左右。到2025年,紅山區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左右和8%左右。全區經濟綜合實力、區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項目為王,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引擎,紅山區深入實施“實業興區”戰略,堅持項目為王,強化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后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紅山提供強大的基礎保障。(鳳軍 秀俊)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