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打好服務牌 豐收味更濃

——全區“萬名專家人才服務基層”行動農牧業篇

2021年10月17日08:3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金秋時節,內蒙古大地田疇似錦,豐收在望。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勻稱飽滿的馬鈴薯被從地裡翻刨出來﹔托克托縣的採摘園裡,蘋果、葡萄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的牧場一片歡騰,健壯的牛羊覓食、撒歡……

  沃野生金,牧場歡騰。豐收的背后,流淌的是一支專家人才服務隊付出的辛勤汗水。這支隊伍把實用的科學技術送到田間牧場,為農牧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用科技之光照亮現代農業的方向,成為祖國北疆一道亮麗風景。

  專家人才服務隊由自治區農牧廳和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派出,由275名農牧業專家組成了40支小分隊。截至目前,他們已開展技術指導121次,舉辦培訓班44期,推廣實用技術95項,引進推廣優良品種45個。

  打通農牧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裡”,是農牧業現代化的關鍵一環。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開展的“萬名專家人才服務基層”行動,就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出的一項具體舉措。今年,自治區農牧廳和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牽頭認領了54項農牧領域任務,進村入戶精准對接,解決農牧民生產中的難題。

  手把手教,將科技送到田間地頭

  有專家要來幫咱種葡萄?初聽到這個消息,托克托縣郝家窯村的村民們十分高興。

  “這裡種葡萄已經有200多年歷史了,葡萄是當地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它還帶動了採摘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葡萄品種老化,生產技術落后,產量下降。我們正為此犯愁,正好當地政府征求我們村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困難,我們說需要葡萄專家。”村黨支部書記秦建說。

  記者採訪時見到了正在村民劉有有家指導的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鄉村產業推進處研究員劉俊。劉俊說:“這裡很適合葡萄種植,但管理很粗放,我把標准化種植技術教給他們。這種技術既省工、省時,也能有效控制病害、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明年我再幫他們引進試種一些新的高產優質品種,逐步把這裡改造成高品質的葡萄基地。”

  技術指導讓葡萄種植戶劉有有受益匪淺。“劉老師每周都要來我們這一趟,我們以前都是土辦法,認為種的密結果自然多,可是果粒有大有小,吃起來也不如原來好吃了。劉老師告訴我們要疏花疏果、保持合理密度。他教我栽培的葡萄好看又好吃,賣價也上去了,今年估計銷售收入能上20萬元。明年我准備再上點新品種試試。”劉有有高興地說。

  受益的不只是葡萄種植戶。在武川縣哈樂鎮車鋪村,自治區肉羊體系專家張志剛帶領的科技小分隊為當地引進多羔多胎肉羊新品種進行繁育推廣,指導羊舍進行科學改造。他們還與車鋪村建立了聯合黨支部,形成了以黨建引領促科技服務的機制。

  車鋪村黨支部書記趙志勇說:“專家們來村裡幫助我們,原來一胎一羔,現在能達到一胎二到三羔,這下用不了二三年我們的羊群就會擴大幾倍,村民們的收入又能增加不少了。”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牧民家裡。農牧業科技工作者走出實驗室,走到農牧民群眾中,發揮出越來越強大的科技力量。

  “智技”雙扶,培育帶不走的隊伍

  走進四子王旗農牧業科學院現代牧民培訓基地,記者看到教室中40多名牧民正在認真聽課,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員郭天龍在為他們講解肉羊科學養殖技術。牧民朝樂蒙說:“我家離培訓基地50多公裡,但是每次有老師授課,我都會趕來,專家們講得特別有針對性。”

  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劉永斌帶領的技術團隊協助四子王旗組建了肉羊生產聯合體,從肉羊品種選育、繁殖技術、飼料營養、疾病防控、簡化設備、技術培訓等全產業一體化服務於肉羊產業。“我們採用協助建立的‘科技+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為當地培養了大批科技適用人才。”劉永斌說,“單純的理論教授是不能吸引牧民前來學習的,我們的培訓是以理論+實踐,讓牧民們能夠實際上手操作。這樣既能提高牧民的積極性,又能提升學習效果。”在專家團隊的努力下,當地干部和農牧民自我經營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專家人才服務隊不斷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力度,進一步打通農牧業智力、科技、管理下鄉通道,努力實現“智技”雙扶,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巧念科技人才“經”,下活鄉村振興“棋”。隨著“萬名專家人才服務基層”行動的不斷深入,農牧業科技人員與農牧民的心在不斷拉近,農牧業科技與農牧業生產的連接更加通暢。廣大農牧業科技工作者與農牧民並肩攜手,共同向農牧業現代化闊步邁進。(記者 楊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