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鄂爾格遜村致富感黨恩

2021年09月21日09:52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小字號

鄂爾格遜村鳥瞰圖。記者 劉向平 攝

金秋九月,豐收的季節。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鄂爾格遜村村民張老漢蹲在村口的土堆上,望著遠處地裡的一排排秸稈,心裡打起了算盤:“以往焚燒秸稈費時費力,還污染空氣,現在合作社派人回收,家裡20畝地能省下600多元。”一想到這些,張老漢心裡忍不住高興起來,決定去商場為老伴換一台新手機。

像張老漢一樣,靠著秸稈回收利用受益的村民在鄂爾格遜村就有400多戶。鄂爾格遜村村黨支部書記胡威偉向記者介紹說:“以往對於田地裡的秸稈,農民普遍選擇就地焚燒,既污染大氣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村委會推動華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內蒙古華禹農牧機械有限公司結成產業聯盟,開展秸稈打捆、回收、加工等綜合利用,不但為村民節省了除杆成本,還將秸稈轉化為肥料、燃料及有機肥,點‘黃’成金,把‘廢物’變成了‘寶物’。”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目前年回收量達15萬噸至20萬噸,范圍已從鄂爾格遜村擴大到附近其他行政村甚至土右旗等地,轉化的肥料等產品銷往寧夏、巴彥淖爾、包頭市大型牧場及個體農戶和家庭農場,平均1畝600斤的秸稈經過轉化利用可產生100元左右的收益。

黃澄澄的秸稈變成了一根根“金條”,綠油油的菜苗也成了鄂爾格遜村村民增收致富的“翡翠”。走進華鹿現代農業集約化蔬菜育苗中心,青翠欲滴的各色蔬菜幼苗映入眼帘、長勢良好。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傳統育苗方式缺陷多,導致幼苗的成活率低,而我們採用的基質穴盤現代化育苗技術,通過全自動智能調溫、自動化播種澆水、高檔日光育苗等方式,讓幼苗在最適宜的環境下成長。”

提起華鹿的幼苗,村民李根嘖嘖稱贊,她指著溫室裡紅彤彤的西紅柿和綠茵茵的花瓜對記者說:“每年我直接買現成的幼苗,省下的時間我就在外面打零工多賺些錢,而且華鹿的幼苗經過嚴格的消毒,成活率高,種植出的果蔬又大又甜,訂單也越來越多。”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鄂爾格遜村還把大力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重要抓手,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推動農業產業集約化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這是剛煮好的鮮食玉米,快嘗一嘗。”第一次見到記者時,農戶賈樂端上來一大盤玉米,熱情地說道:“你看我家新買的電視、冰箱和洗衣機,都是用這些玉米‘換’來的。”

品嘗一口,甜、糯、嫩、香。“這就是我們引進的新品種鮮食玉米,也稱水果玉米,具有獨特的風味和鮮嫩的品質,近年來特別受到市場歡迎,相比普通玉米一畝能多賣500元。”賈樂一邊大口“啃”著玉米,一邊介紹著他的“致富菜”。

新品種固然好,但怎麼在農戶中進行普及推廣,涉及的一些技術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帶著這個問題,記者來到包頭市華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佔地100余畝的廠房內,玉米、紅薯、螺絲菜、花生等農作物正在被加工分裝,銷往全國各地,合作社理事長張英告訴記者:“咱們這兒不僅為農戶提供新品種推薦和技術培訓,而且定期指派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指導,對於沒有條件種植的,我們還以每畝900元的價格承包村民的土地,確保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紅利’。”

據了解,2020年,包頭市華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鮮食玉米1200 畝,實現銷售收入145萬元。今年,合作社種植鮮食玉米達3599畝,計劃建設節能機械冷庫3座,制冰車間1間,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產業相關配套設施。

聚焦農戶在農產品銷售方面的需求,鄂爾格遜村又在建設便民市場上做起了“文章”。3年前,村民牛二寶收獲豆角之后,總要趕著騾板車到鎮上的市場賣。騾子晃動著笨重的身軀,牛二寶坐在車上一“晃”就是一個多小時,那個難受,很難形容。

賣菜不僅路途遠、成本高,村民來回還不方便。新建自己的菜市場,成為許多種植戶共同的心願。村民有需要,村委會便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利用原村委會大院改擴建蔬菜交易市場,建成一個佔地約6800平方米,包括防雨篷、冷庫、地磅等設施齊全、配套完善的便民市場。

“本地豆角,2塊一斤。”在新建的蔬菜交易市場,牛二寶大聲地吆喝著,面對記者,他激動地說:“現在菜市場搬進了村委會大院,我這點東西再也不用起早貪黑地拉到城裡賣了,真是太方便了”。

村裡近幾年發生的巨大變化,讓70多歲的孫定元老人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他說:“這得感謝共產黨,沒有共產黨的好政策,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變化。”

說起變化,村支書胡威偉深有感慨:“我2012年初任村支書時,對村子最大的感受就是‘落后’,那時候不光基礎設施差,整個村子種植模式單一,而且還都是各自經營,每當玉米價格下滑時,不少家庭就面臨著滑向貧困的風險。”

於是,胡威偉帶領黨員干部起早貪黑,搞調研、找投資、跑項目,經過幾年時間,把村裡原來廢棄的土坯房變成功能完備的黨群服務中心,把一家一戶分散的傳統種植模式變成溫室大棚集約化了﹔道路硬化了,環境治理好了,秸稈回收利用了,韭菜花加工等多個項目也順利上馬了。

如今,鄂爾格遜村民的收入普遍增加了3至5倍,家家戶戶購買了小汽車,住上了新房子,日子越過越紅火。(記者 劉向平 實習生 楊程宇)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