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新曙光村的新生活

2021年09月20日17:12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小字號

新曙光村村民在愛心超市用積分兌換商品。記者 安寅東 攝

“大爺,您這是去哪兒呀?”

“回家。”

隨著一句悠閑自得的回答,72歲的張德英老人抬腿跨上了新買不久的電動三輪車。

吹著涼爽的秋風,騎行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老人好不愜意。

秋日裡,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新曙光村的一切都顯得剛剛好。仰望,湛藍的天空飄著棉花般的白雲﹔遠眺,斑斕的大山點綴著珍珠般的羊群。

鳥語花香,瓜果飄香。新曙光村這個曾經的市級貧困村如今變了模樣。

“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攢點雞蛋出去賣,走到半路就稀爛。”這句當地人總結的順口溜形象地表述出新曙光村的過去。

新曙光村到五當召鎮隻有8公裡,短短8公裡,制約著村庄的發展,“屏蔽”著村民的幸福。

村裡如此狀況,在外闖蕩多年的村民溫寬看在眼裡、堵在心裡。2015年,他回到村裡挑起了村支書和村主任的擔子。

“要想富,先修路。”溫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村裡通過黨員、村民、外出務工人員等籌集資金,打通制約發展通道,並陸續成立包頭市勤農環衛公司,流轉1000多畝土地,引進生豬養殖項目,建起肉羊養殖基地,承攬境內光伏發電項目的后期維護業務,購置大型農機具賺取租賃費……

路修通后,在溫寬的帶領下,新曙光村一個個村集體項目做得風生水起,集體經濟不斷壯大。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為15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2萬元,成為石拐區集體經濟收入最多的行政村,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

溫寬信心滿滿地說:“我們正在籌建一個大型玉米烘干廠,建成后不僅能解決村裡玉米倉儲和烘干問題,還能給其他村烘干玉米掙錢,將來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還有我們的‘無人機’,給庄稼噴洒農藥一年也賺不少呢。”

“家底兒”厚實了,“家人”最受益。村裡有孩子考上大學的家庭,村委會給予獎勵﹔對於子女每年孝敬65歲以上老人一萬元現金的家庭,村委會獎勵老人1000元。今年,村委會還要為全村人按年齡分批次解決醫療保險。

天氣漸漸轉涼,溫寬正琢磨著給村民安裝電暖氣:“現在煤炭價格漲了,不如用電暖氣實惠,用電暖氣省錢省事兒又干淨”。

物質條件越來越好,新曙光村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村裡添置了健身器材,成立了秧歌隊和廣場舞隊,下一步還將打造一個大型文化活動室,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

如今的新曙光村,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誰家有困難,村委會責無旁貸﹔村委會有需要,村民們更是積極出力。不過,村委會不會讓村民白白辛苦,隻要村民付出了,村委會都會給村民積分,村民可以用積分到村黨支部愛心超市兌換自己喜歡的商品。最近,村民李二女就用110個積分兌換了一個心儀的電飯煲。“我的積分都是扭秧歌得的,沒想到扭秧歌還能得積分換東西,這還得感謝村委會呀!”她高興地說。

接下來,新曙光村將以產業振興促鄉村振興,繼續做大做強村集體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讓村民增收致富。

石拐區五當召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任文強表示:“新曙光村集體產業發展是全鎮的典型,我們鼓勵其他村學習借鑒經驗做法。隻要是實實在在做的集體項目,鎮裡都會全力支持,爭取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真正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見習記者 郝佳麗 記者 章奎 安寅東 呂學先 劉向平)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