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網紅村”裡話小康

2021年09月13日08:3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村民在土默特右旗明沙淖鄉賀成泉村的美麗涂鴉街巷中漫步。 記者 安寅東 攝

暑去秋來,黃河兩岸豐收在望。

位於黃河岸邊的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明沙淖鄉賀成泉村,稻香一片。從開始試種到土地集約經營,近兩年,賀成泉村每年種植水稻已有上千畝。

微風吹拂,稻浪滾滾,讓人恍若置身江南。循風細聽,田中“嘎嘎”聲不絕,那是一群群鴨子在田中覓食。稻田中養鴨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小型生態系統,鴨子吃虫踩草,鴨糞肥田,生產出來的大米綠色健康,供不應求。

鄰著稻田,有一大片荷塘。荷花雖謝,然荷葉田田,讓人不禁聯想起花開滿池的美景。一座小木橋從岸邊蜿蜒至荷塘中間,徜徉橋上,賞花觀魚,好不愜意。

與荷塘一路之隔,就是賀成泉自然村了。村口向西有一座仿古建筑格外引人矚目。那是一家集垂釣、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特色農家樂。

走進賀成泉村,一排排整齊的帶院兒民居規整有序。每戶的外牆都繪上了栩栩如生的卡通畫,有以魚為主題的,有以懷舊為主題的,還有趣味兒十足的動漫主題。與整潔干淨的房屋互相映襯,好一幅鄉村美景。

信步走到一戶人家門前,磚鋪的地面十分干淨。大門右側有一簇月季,其間點綴著幾朵紫色的花兒。朱紅的大門半開,兩扇門上各有一個斗大的金色“福”字,油綠茂密的爬山虎環繞著大門,讓人不禁駐足。

突然,院內傳來犬吠聲。屋主人康蓮枝喝住狗兒,迎了出來。看到村長丁海光領著客人前來,康蓮枝笑盈盈地邀請我們進去坐一坐。

入得院門,一隻皮毛油亮的狗兒警惕地盯著我們這群陌生人,剛才的吠聲就是它發出來的。康蓮枝笑著介紹:“狗子剛兩歲,是一隻馬犬。”

“一隻馬犬要好幾千呢。”同行中有懂犬的,給大家補充介紹著。

康蓮枝家的院子不小,有近百平方米,除了靠西牆種了一些蔬菜和花兒之外,其他的地方全部鋪上了工字磚,顯得干淨整潔。

院子裡擺了幾十盆各式的花和綠植,“這是金枝玉葉,這是珊瑚花,這是虎皮蘭,這是龍骨……”康蓮枝一一介紹,如數家珍。

進到屋裡,室內收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客廳正對著沙發的電視櫃上擺著一張全家福,照片裡是康蓮枝和丈夫、兒子、女兒、女婿、外孫,一家人其樂融融。

“老伴兒放羊去了,兒子在達拉特旗上班,女兒在旗裡。”康蓮枝主動介紹起自己的家人。

“你們還有羊呢?”

“不多,有個50多隻。”

嘮嗑由此開始,大家七嘴八舌說開了。

“你們家羊賣不?”

“就賣羔子,那比賣肉劃算。”

“兒子一個月掙多少?”

“七八千吧,就是還沒說上媳婦兒。城裡的房也給買下了,老丁(丁海光)你給介紹介紹。”“哈哈,房子多大,回頭我好給人說呀。”丁海光莫名接了個“任務”,開始做調查,“還有,你們一年收入有多少?”

“房子不小,128平方米。收入嘛,差不多二十來萬。”

“有這麼多?”丁海光有點不相信。

“有呢哇,你算。”康蓮枝認真起來了,“賣羔子一年七八萬,失地保險一個月一千多,兒子一年八九萬,還有我那七畝地的流轉錢。”

康蓮枝說的土地流轉就是賀成泉村通過土地集約經營搞的農家樂和漁家樂,幾乎家家都通過土地流轉和提供勞務而增加了收入。

水面有荷花、田裡有水稻、水裡有魚蝦、岸上有農家,賀成泉村已經成為許多城裡人休閑度假目的地,村頭的農家樂門口經常車滿為患。

今年,村裡又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涂鴉牆,賀成泉村已然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美麗的田園風光引得游客紛至沓來,為當地的鄉村振興之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正說話間,康蓮枝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村裡的“聯系服務村民”微信群來了消息。康蓮枝喜歡唱二人台和蠻漢調,以前就跟村裡的同好經常相約一起活動,自娛自樂。最近他們正在邀約組團,准備在豐收節的時候登台表演。“聯系服務村民”微信群就成了他們的聯系平台。

“小康嘛,不只是吃好喝好穿好,更得精神好。”康蓮枝笑著說。

正如康蓮枝所言,賀成泉村把目光更多投向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的文化大院、農民講習所、農民夜校次第而起,“網紅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獨特的“步伐”。(記者 章奎 安寅東 呂學先 見習記者 郝佳麗)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