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黨建工作做到師生心坎上
——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

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舉行“人文之夜”讀書會。
在不久前舉行的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這是自治區高校黨支部獲得的最高榮譽。截至2019年12月,全國共有基層黨組織468.1萬個,該支部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學院黨委書記高林廣總結:“支部團隊建設好,團結奮進,干事創業,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學校扶植好,業務指導,全力打造,重點支持﹔支部書記好,服務師生,奮發有為,守正創新。”
在建黨百年之際,支部獻上了分量十足的黨建成績單——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自治區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高校最強黨支部”“學校先進基層黨支部”等。
黨建領航教學,春風化雨入心
“在享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果的同時,我希望大家也能成為建設者、奉獻者。做到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打造好自己,先做一個好學生,再做一個好教師。如果你有信仰,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我覺得這個選擇是非常正確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比中國共產黨偉大。”在黨支部舉辦的“人文之夜”讀書會上,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高雲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一番發自肺腑的話,讓在場的學子感受頗深。
支部黨員趙玉龍所帶班級的“人文之夜”讀書會以鮮明的文藝主題、鮮活的對話分享,成為全校第二課堂的知名品牌,班級公眾號“三五亭書社”“師盛書苑”閱讀量大,傳播廣泛。支部牽頭學院創辦的內部刊物《春鳴》雜志,刊發的學院師生謳歌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的文學作品,成為學校黨建宣傳陣地一道亮麗風景線。
“師范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向著美好、善良、和諧的目標來塑造人。支部黨建工作也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積極引導廣大教師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培養既有高水准的道德素養又有建設社會主義真實本領的人才。”文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劉偉說。
黨建和教學是支部的重要工作,支部緊緊圍繞“育人”這個中心,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引導培育功能,實現專業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齊頭並進。從劉偉的“雨露靈霏”公眾號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支部近年來開展的主題鮮明的系列黨建活動。
“我們面對的是高素質的師生群體,這就要求我們走出一條潤物細無聲、水乳交融式的黨建之路,避免生硬的、兩張皮式的黨建模式。”劉偉說,支部通過開展讀書報告會、文學講座、詩詞創作大賽等特色活動,帶動引領學生提升黨性修養,同時加強中文專業內涵氣質,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支部以建黨百年為契機,開展的“詩贊百年”詩詞創作大賽,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600多首原創詩歌作品紛沓而至。這些作品不僅表達了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的熱烈願望,也促進了專業實踐,增強了學生的創作能力。
名師鑄造精品,引路師德教育
“有一年冬天,我講完學期最后一堂課,打開書包收拾東西時,發現裡面有一張卡片和一副手套。卡片上寫著今后要以我為榜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並表示天氣寒冷送我一副手套……”多次被評為學校愛崗敬業先進個人的支部黨員萬奇分享了職業生涯中的感人故事。這樣的感人故事,在文學院接二連三地發生著。
這得益於文學院的師風傳統,得益於支部堅持從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關懷幫扶廣大師生,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和奉獻精神。“支部15位黨員政治立場堅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學院各項工作中均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劉偉說。
作為基層黨建的戰斗堡壘,支部利用黨建項目驅動教學科研活動,積極打造學習型支部,在教學科研實踐中淬煉黨性。黨員教師積極投身於學校、學院的各項工作,在教育部評估、師范認証、博士點申報、“雙一流”學科建設、一流課程申報、課程思政建設、新文科建設、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方面都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
支部書記劉偉組織的“愛我中華,詩贊祖國”大賽獲批自治區高校校園文化精品項目,支部成員先后獲批該校黨建科研項6項、“課程思政”重點項目1項。劉偉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以工作室為依托,支部舉辦了多種創新活動。黨建科研項目和工作室極大地支撐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開展,也極大地支持了師范認証與學科評估關於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
借助學術知識的力量,支部積極打造系列文化精品。劉偉作為學院黨建與業務的“雙帶頭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出版了《內蒙古民族鄉土故事編萃敘錄》等專著,並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昭君故事母題的民族融通意涵》等高水平論文。萬奇的《〈文心雕龍〉的傳播、普及與應用》、郭培筠的《草原與“國家的孩子”》等,均圍繞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激發了學生熱愛專業、熱愛中華文化的熱情和自覺意識,引領全體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爭做優秀文化的傳承人。
劉偉表示,作為民族地區師范高校的基層黨組織,支部將引領廣大教師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圍繞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中心工作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記者 白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