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烏海:按下招商引資快進鍵 奏響優化營商環境最強音

2021年07月02日08:2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2021年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石歷增 攝

烏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暨招商引資大會現場。石歷增 攝

一站式政務服務助力營商環境優化。郝飚 攝

獎勵突出貢獻企業。 郝飚 攝

“24小時警局”讓群眾辦理業務“一次也不用跑”。曹藝 攝

烏海市民服務中心。石歷增 攝

一枚印章管審批。路靜 攝

今年,烏海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年度“一號工程”,進一步強化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機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採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更快的行動,在全市掀起優化營商環境、狠抓招商引資新熱潮,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奠定堅實基礎、積聚強大能量、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集中簽約

發展動能強勁

繁花似錦的六月,烏海市招商引資工作傳來喜訊。6月21日,在烏海市舉行的2021年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共簽約16個項目,涉及金額近937億元,涵蓋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生態環保、文旅商貿、現代農業、航空物流、基礎設施、科技研發等多個領域。這些項目的簽約,對於烏海市加快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基地,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具有重要意義。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此次集中簽約的項目質量高、潛力大、發展前景好,必將為烏海市今后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增加新活力。

“行百裡者半於九十”。招回來一個好項目不容易,讓項目落地開花更重要。

措施嚴密抓推進。烏海市在抓項目推進上下功夫,建立“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推行重大項目“任務上牆、挂圖作戰、打表推進、按月公示”和“紅黑榜”管理,全力推動項目快落地、快開工、快見效,使項目建設真正成為烏海市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竭誠盡力優服務。烏海市拿出自我革命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再造服務流程,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減成本,努力實現要件最精、環節最簡、時限最短,最大限度方便企業辦事創業,確保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履職踐諾強保障。烏海市堅持“有諾必踐”原則,答應企業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下大力氣解決好項目落地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在全社會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城市形象,讓企業家在烏海放心投資、安心創業、順心發展。

企業成為座上賓

注入發展強心劑

6月22日,在烏海市的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劇場內,一種由內而外的熱度在迅速升騰,一份扎根烏海的發展信心在快速傳遞。繼2月23日烏海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4個月后,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暨招商引資大會隆重召開,此前吃下“定心丸”的市場主體又收獲了誠意滿滿的“大禮包”:

60家企業集中收到總計3000萬元的兌現政策資金支票﹔

25家企業因在納稅、就業、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作出突出貢獻被授予榮譽﹔

烏海正向外界釋放出強烈信號——建設一流的營商環境是烏海的“一號工程”,烏海的營商環境隻會更好,烏海的招商引資力度隻會更大,烏海各級干部服務企業隻會更周到。

“不能讓我們的企業做無名英雄,我們要讓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受到應有的尊重、享受應有的禮遇,讓這些企業家坐前排、當主角,就是要表明市委、市政府把企業家當‘自己人’,理直氣壯地弘揚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精神。”會場上,烏海市委書記唐毅情真意切的話語讓每一個參會企業代表深感溫暖。

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哪兒的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兒走、資金就往哪兒流、項目就在哪兒建,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營商環境,像善待親人一樣善待轄區企業,像兌現軍令狀一樣兌現政府承諾,全力以赴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烏海不僅有信心決心,更見諸行動。大會上,42家科技創新單位、18家自治區民營百強企業分別領到50萬元的兌現政策資金支票,也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尊企重企、愛護企業家的鮮明態度。

“積極兌現承諾,不開空頭支票,傳遞出烏海支持企業發展的措施和決心,為企業注入了一支‘強心劑’。”陝汽烏海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研究開發中心主任楊義軍說。

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重要基石,也是做優發展環境的重要環節。堅決兌現承諾,是優化營商環境最好的體現、最擲地有聲的落實。

“一定要遵守契約精神和市場規則,說了算、定了干,一口唾沫一個釘,政府絕不放空炮、絕不當違約者。”“對合法合規的優惠政策和合同承諾事項,必須堅決兌現,絕不能新官不理舊賬,絕不能招商時‘拍胸脯’保証、落實時‘拍屁股’走人。”唐毅的講話讓在座的企業家心潮久久澎湃。

寧願勒緊腰帶過“緊日子”,也要拿出真金白銀兌現承諾,在減稅降費、財政吃緊的背景下,烏海重信踐諾的舉動贏得了企業家的高度贊譽,更堅定了企業扎根烏海、服務烏海,為烏海經濟發展大局貢獻力量的信心。

打出政策組合拳

建設一流營商環境

“‘烏海24小時警局’真的太好用了,可以在這咨詢交管、戶政、出入境等業務辦理問題,平台會在1小時內給予回復。”近日,烏海市公安局依托“互聯網+警務”工作模式,打造的“烏海24小時警局”微信公眾平台,獲得了大量市民的點贊,這是烏海市公安局在“優化營商環境我承諾”中的一項便民措施。

5月份,烏海市連續召開多場“優化營商環境我承諾”新聞發布會,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重要環節、重點事項面向全社會作出公開承諾,接受企業和群眾監督,在全市上下形成合力,以真抓實干的勁頭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務最好、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營商環境。

同時,烏海市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文旅產業提升、現代農業提質、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提標等七大招商突破行動,以高質量招商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和城市轉型,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現在,烏海市又在攻堅克難、自我革命,全力打造“無証明城市”。

6月21日,烏海市出台了《創建“無証明城市”行動方案》,將全面清理企業和群眾辦理水、電、天然氣、暖、通訊運營、有線電視、教育等公共服務事項要求提供的証明材料清單,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為導向,破解企業和群眾辦理公共服務事項的“難點、堵點、痛點”﹔全面取締“奇葩”証明、循環証明、重復証明等各類無謂証明,切實解決証明材料過多過濫等突出問題﹔通過清理取消、告知承諾、數據歸集共享、部門內部核驗的方式,使企業和群眾辦理公共服務事項時無需提交需要自己跑腿去開具的証明材料,實現由“減証便民”向“無証利民”轉變。

從“減証便民”到“無証利民”,從“群眾跑”變成“部門跑”,一張証明的變化給了烏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更多的期待,“無証明”將成為烏海市推進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一張閃亮的名片。(趙暉)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