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裸土復綠 礦山蔥郁(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白音華二號礦排土場,昔日的土堆已經長滿植被。 |
核心閱讀
內蒙古礦產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煤電基地之一。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一些企業環境保護意識不到位,給當地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近年來,內蒙古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努力在保護礦山生態環境的同時,倒逼資源的集約高效和可持續利用。
說是露天礦山,卻已看不出排土場層疊堆土的樣子。昔日塵土飛揚的裸露排土場,如今已被茂密的植被覆蓋。
“我們的目標,是讓開發過的區域重新填滿植被,並讓生態系統實現自維持、免維護。”在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的國家電投白音華煤電公司二號露天礦,該礦總工程師賀希格圖對記者說。
實施喬、灌、草立體式栽種,保証生態修復效果
每年,白音華二號礦都會迎來許多參觀者,煤炭生產是主要參觀內容之一。近兩年,干採煤出身的賀希格圖,總喜歡先把參觀者帶到露天礦曾經排土的地方。
春夏季節,沿著坡頂的木棧道行進,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蔥蔥的披鹼草、紫花苜蓿、沙打旺等植物。若不走棧道,人已很難在密密麻麻的花草灌木間行走。“實施喬、灌、草立體式栽種,讓植被可自然更替,能抵御高寒地區惡劣氣候,從而保証生態修復效果。”在礦區植被栽植種類選擇上下了大功夫的賀希格圖說。
在這座幾十米高的排土場腳下,就是煤礦的辦公區和生活區。過去,一刮風,整個廠區塵土飛揚。如今,高聳的裸露土堆已滿眼綠色。
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巡視員張樹禮介紹,截至目前,內蒙古有52家礦山企業被自然資源部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有191家礦山企業列入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
明確綠色礦山建設路線圖,為礦山治理設硬性要求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副院長趙振光介紹,2017年,自治區提出:到2020年,全區礦山總體達到綠色礦山建設基本條件標准﹔到2025年,全部礦山達到國家或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建設標准。在今年,自然保護區內的礦山企業也將全部退出。
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植被貧瘠,水土流失嚴重。同時,這裡煤炭資源豐富,煤炭開採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怎樣在開採過程中實施保護,成為當地推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即便是在企業經營最困難的時候,煤礦復墾綠化工作也沒有停止,買樹苗的錢不曾少過。”在准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准能集團副總經理宋日告訴記者。
在鄂爾多斯礦區,2018年,恢復治理面積首次超過損毀面積﹔2019年,需建成綠色礦山19個,實際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准的有70個﹔截至目前,共建成國家和自治區兩級綠色礦山97個。今年,鄂爾多斯提出到2024年優先部署安排基礎條件好、儲量規模大、服務年限長的大中型礦山建成綠色礦山,不符合綠色礦山標准的礦山企業逐步退出市場。
“雖然綠色礦山指標有限,不可能所有礦山全部獲評綠色礦山,但我們要求礦山達到綠色礦山評估標准。”錫林郭勒盟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科科長劉培說。
開一處礦山,育一片綠色,守一方生態
作為內蒙古東部草原為數不多的露天開採煤礦,位於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的東明露天煤礦今年1月被正式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沿著主干道入山,自觀景台至山頂,漫山樹木枝葉繁茂,道路兩旁生長著雲杉、連翹等80余種植物,3座人工蓄水池碧波蕩漾,最吸引人的花卉種植區和生態蔬菜種植區更是讓人仿若置身田園。
不是單純的復綠,而是讓昔日滿目瘡痍、寸草不生的露天礦排土場變成可創造價值的可利用土地,這是內蒙古各地在綠色礦山建設中的探索。遠在千裡之外的准能集團,在准格爾旗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建立了規劃佔地面積約1萬畝的現代光伏農牧業示范區,示范區內的肉牛繁育及養殖基地有8座牛舍。今年,准格爾旗礦區生態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這裡飼養了1000頭牛、500隻羊、2000多隻雞。示范區內種植的紫花苜蓿等收割、發酵后成為牲畜的飼料,牲畜的排泄物又可作肥料。
家住薛家灣鎮寧格爾塔村的陳運海,2016年被識別為貧困戶。經過實地走訪了解情況,准格爾旗礦區生態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陳運海安排了喂養牲畜的工作,改善了陳運海一家的生活條件。“我在這兒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離家又近,日子好多了。”陳運海說。
開一處礦山,育一片綠色,守一方生態,生態修復讓荒地礦山變成青山。如今,在內蒙古,一大批礦山企業以綠色礦區、綠色農業、綠色產業為特色開展企地合作,打造體現礦區工業旅游特色、兼具休閑農業觀光功能的現代產業科技示范園區,實現礦區“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7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