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北京對口幫扶內蒙古,消費扶貧帶動近10萬貧困人口增收——

山鄉農產品 對接大市場(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探訪)

本報記者  賀  勇  丁志軍
2020年08月24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十二吐鄉巴吉溝村,一片齊腰高的谷子長勢正旺,58歲的村民宗寶民正忙著田間管理﹔

十二吐鄉的綠然農產品銷售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國春和工人們一道加工米面、裝箱封口﹔

北京岳各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農副產品展示配送中心,一盒盒包裝精美的“烏蘭溝”牌小米、莜面、蕎麥面陳列其中,引來許多市民前來購買……

三個看似不相關的場景,卻因“消費扶貧”而緊緊聯系在一起。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北京市對口幫扶內蒙古自治區。從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入手,北京全力打造“產供銷全鏈條”消費扶貧模式,讓首都市民的消費需求與內蒙古生產的優質農副產品精准對接。2018年和2019年,內蒙古31個國家級貧困旗縣累計向北京市場銷售價值52億元的七大類491種特色農產品,帶動近10萬貧困人口增收。

經營菜棚,成致富能手

“還是得從一畝三分地上找突破口”

“今年西紅柿價高,能賣好價錢。”72歲的十二吐鄉烏蘭溝村村民宋國發喜上眉梢……

烏蘭溝全村有2.3萬畝耕地,大部分是望天收的旱田,水澆地僅佔14%。村民生活也不富裕,最多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238戶384人,人均收入全縣最低。

“還是得從一畝三分地上找突破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秀宏說,在縣鄉幫助下,烏蘭溝確立了發展設施農業的思路,利用500萬元扶貧協作資金,建起55個暖棚及配套水電設施。“產權歸村裡,對外出租,所得款項用於公益崗位支出、壯大村集體經濟。”

到了收獲季節,第一茬西紅柿成熟,鄉親們不免擔心:這麼多西紅柿怎麼賣?正在這時候,北京挂職干部牽線搭橋,北京各大商超的訂單紛至沓來。

“宋國發經營3個棚,如今不僅擺脫了貧困,還變成了致富能手。”趙秀宏說,設施農業還帶動了50多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

遠遠望去,十二吐鄉的達康扶貧產業園裡,1000多個日光溫室大棚在陽光映射下,宛如一片銀色海洋。十二吐鄉黨委書記謝艷麗介紹,2018年以來,達康扶貧產業園累計利用幫扶資金1915萬元,園區大棚蔬菜規模發展到9300多畝,“去年大約有1萬噸西紅柿被賣到了北京的超市,實現銷售收入4000余萬元。”

養殖蛋雞,助脫貧增收

“摘掉貧困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經過嚴格的殺菌等消毒環節,記者走進了位於林西縣的德青源養殖場。53歲的楊衛東正手拿蛋托,忙著分揀雞蛋……

楊衛東是林西縣新林鎮鹿山村人,過去在錫林郭勒打工,誰料有一年返鄉途中遭遇車禍,失去了一條腿。生活本就拮據,安裝假肢又花了20多萬元,妻子身體也不好,楊衛東愁得睡不著……

2016年底,依托扶貧協作平台,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林西縣合作建設產業扶貧項目。“項目總投資3.75億元,養殖240萬隻蛋雞,僅用了168天就完成了工程建設。”林西德青源項目負責人武利說。

德青源給扶貧項目定下一個硬指標:貧困人口比例不低於職工總數的30%。目前,該項目已吸納55名貧困人口參與。

2018年12月,楊衛東進入德青源公司從事蛋品分揀工作,“每天干8小時,活兒不累,月工資3000元左右。”

十二吐鄉下仗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利國,也是德青源扶貧項目的受益者,如今月工資4500元。妻子丁亞麗在廠裡做飼養員,每月工資收入3300元,“當了大半輩子農民,頭一回每月掙到這麼多錢。摘掉貧困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每天清晨,一輛輛運輸車駛出德青源廠區,開往北京延慶生態農場。經過清洗、紫外線殺菌、噴碼、分級包裝等工序,大量新鮮雞蛋銷往北京各大市場……

建起基地,家門口就業

“蔬菜豐收了,村民也能拿到高工資”

8月2日深夜1點,一輛滿載著2萬斤圓白菜的貨車,緩緩駛入北京豐台岳各庄批發市場,這是來自林西縣官地鎮新民村岳各庄綠色蔬菜種植基地的今年首批成熟蔬菜,將有近30噸的圓白菜陸續進京。400畝蔬菜基地不僅承載著新民村140多戶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希望,也將給北京市民提供大量綠色蔬菜。

走進林西縣官地鎮新民村,一片整齊劃一的菜地映入記者眼帘。貧困戶許殿文一邊忙活,一邊介紹著他家的好日子:“家有14畝地,過去一年收入隻有幾千元。去年,把7畝多地流轉給種植基地,每年流轉費3000元,在基地打工每天100元,一年下來,掙了2萬多元。”

據了解,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鄉岳各庄村、鄭常庄村投資兩億元,在林西縣建設北京岳各庄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林西項目,還在新民村流轉了400多畝土地作為蔬菜種植基地。像許殿文一樣,很多村民在蔬菜種植基地上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這裡土地肥沃,蔬菜長勢旺盛。”來自北京岳各庄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的基地負責人張萬強說:“蔬菜豐收了,村民也能拿到高工資。”

新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鬆杰說:“幾十個村民在這裡上班,村裡21戶貧困戶全都實現脫貧,大家都盼著能再擴大土地流轉規模。”陳鬆杰的願望正在變成現實:眼下,林西項目正加快建設,預計今年10月就能投入使用。

岳各庄村黨總支書記戴鵬飛介紹,根據估算,林西項目建成后,每年交易量將達到3億公斤,交易金額將達28億元,促進當地農民穩步增收。“下一步,我們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大做強蔬菜種植基地項目,吸納更多當地村民回村干事創業。”戴鵬飛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4日 06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