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呼和浩特消防救援支隊玉泉大隊副大隊長巴特爾扛起父親曾經的責任——

12年 4000多次闖火海(傳承 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本報記者  丁志軍
2020年08月04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巴特爾(右)參加消防比武。
  丁根厚攝(人民視覺)

  巴特爾與隊員們在滅火。
  丁根厚攝(人民視覺)

  巴特爾組織隊列訓練。
  丁根厚攝(人民視覺)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消防救援支隊,提起玉泉大隊副大隊長巴特爾,沒有人不豎大拇指。

  蒙古語中,“巴特爾”是勇士的意思。人如其名,巴特爾入伍12年,參與了4000余次滅火救援,是全支隊同年入伍戰友中參與救援次數最多的隊員。

  作為消防烈士的兒子,父親的光榮事跡一直激勵著他,在搶險救援任務面前不畏艱險,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

  淬煉本領

  “感覺他特威武,跟在他身后,自己渾身都是勁”

  兩年前的初夏,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裡營住宅小區配電箱電源線燃燒起火,散發出刺鼻的毒煙。

  “先斷電,然后找准火源,你們閃開。”負責現場指揮的巴特爾邊喊,邊佩戴裝備。他讓其他隊員散開,自己率先闖進了屋裡。

  進入屋內頭燈根本無法穿透煙霧,濃煙頓時將巴特爾包圍。他一邊尋找火源,一邊用開花水槍驅散煙霧,並給自己降溫。

  找到火源后,他立即調整水槍,對准起火部位噴射。半個小時后,大火扑滅了。“多虧消防滅火快啊,要不然不知道多少人會無家可歸。”現場電力部門的工作人員捏了把汗。

  “我們隊長帶隊滅火最大的特點是速度快,用他的話說,我們必須和火情賽跑,跑得越快,人民群眾的損失就越小。”一起參加那次滅火任務的消防員任致丞說起巴特爾來,滿臉敬意:“我最喜歡和他一起出警了,感覺他特威武,跟在他身后,自己渾身都是勁。”

  “干消防的,沒有真本領,過不了‘火焰山’。”救援中,巴特爾不僅沖在最前面,更注重淬煉自己科學救援的本領。他做了個數據庫,把轄區每一個防控目標的建筑特點、內部結構、儲存物質等都記錄得一清二楚。

  一次,阜豐生物科技公司葡萄糖場發生火災。巴特爾臨出門時,把他對這個單位做的滅火預案帶上了。

  到現場后,指揮部聽了巴特爾的方案,認為他研判很准確,便立即安排他帶隊打頭陣,利用一樓到二樓的鐵制樓梯進入二樓察探內部情況。

  細心的巴特爾迅速檢查了隊員們防護裝備佩戴情況,先用水槍對樓梯進行降溫。攻上二樓,巴特爾通過視頻監控發現葡萄糖儲罐有大量的燃燒物質,隨時有爆炸危險。他立即和指揮部溝通,改變了扑救思路,從南側迂回堵截火勢。

  經過6個多小時的鏖戰,巴特爾帶領隊員們徹底扑滅了大火,並保住了毗鄰建筑和周邊的原材料。打那以后,支隊一有急難險重任務,大家都會想到巴特爾。

  使命傳承

  訂婚當天,他就扑進不是他轄區的火場

  巴特爾的父親孫佔明是一名消防烈士,姑姑孫利偉是榮立過三等功的優秀消防警官,奶奶王鳳珍是人人夸贊的“感動草原十杰母親”。成長在這樣的家庭,巴特爾從入伍時就立志和父親一樣,做一名勇敢的消防隊員。

  奮勇當先是父親一貫的作風。1991年8月,原伊克昭盟消防支隊直屬中隊接到報警,有兩名群眾掉進枯井裡,時任副隊長孫佔明帶領5名戰士趕到了現場。

  直徑隻有49厘米的井口,僅能容得下一個人。救人要緊,孫佔明系好安全繩,先縱身下井。由於井下毒氣太重,孫佔明不幸犧牲。

  父親的事跡一直激勵著巴特爾,讓他不懼風險地戰斗在一線。為了淬煉自己,巴特爾離開了從小生活的呼和浩特市,主動提出去偏遠的赤峰市當兵。新兵訓練結束分配工作崗位時,他看到名單上把他分配到機關當勤務兵,立刻提出想去特勤中隊當滅火隊員。有人說,求著往艱苦崗位上調的,巴特爾還是第一個。

  特勤中隊是全市執行救援搶險任務最多的單位,巴特爾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遇到困難總是第一個上。“心中裝著人民群眾,見了火情才會義無反顧。”巴特爾說。

  訂婚當天,他就扑進了火場。那天,未婚妻想讓他陪著去商城買換季衣服。路上,他們看到有個飯店起了濃煙。

  “你自己先走吧!”巴特爾喊了一句,便徑直奔向了著火的地方。

  濃煙嗆得巴特爾眼淚直流,他邊疏散人群,邊找著火點,接著打開牆壁消火栓,取出水帶水槍,對著火物進行噴射。等轄區中隊趕過來,巴特爾已經將火扑滅了。他把火場移交后,才匆匆趕去找未婚妻。

  “雖然不是我的轄區,但火情就是命令,我不能看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而袖手旁觀。”巴特爾不好意思地向未婚妻解釋。

  2015年,巴特爾調到托縣中隊任黨支部書記。母親叮囑他:“你爸爸以情帶兵,以嚴帶兵。生活上要關心,管理上也不能含糊。”巴特爾記住了母親的話。從簡單的一日生活制度抓起,從出警速度,到體能的及格率、良好率、優秀率,每一個環節都嚴格管理,很快中隊戰斗力得到迅速提高。

  沖在前面

  他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隊友

  “在救援現場,指揮員沖在最前面,隊員們才服你,你的隊伍才有戰斗力。”父親日記裡的話,巴特爾抄了好多遍。

  4月23日,位於玉泉區昭君路的一片大棚起了火。隊友侯永強和巴特爾一起參與了扑救任務。當天風很大,在扑滅第三座大棚時,突然,連接大棚頂部的一根胳膊粗的鐵棒從高處砸了下來。當時,侯永強第一個發現情況,大喊:“快閃開!”巴特爾不僅不躲,反而迎了上去,接住鐵棒。看到沒有砸傷隊員,才放心地把鐵棒丟到了一邊。“和他在一起,我有種說不出的安全感。”回憶這件事,侯永強激動地說。

  巴特爾每一次出警都沖在前面。在技能比武時奮勇爭先,在遇到危難時,他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戰友。一次,正在組織體能訓練的巴特爾接到救援命令,一名群眾找羊不慎掉進了枯井。到了現場,許多戰士爭著下。“我學過井下救援,有經驗,你們做好保護工作就行。”巴特爾謝絕了戰友們的好意。

  在下井的一瞬間,意外發生了。由於井口太小,空氣呼吸器的挂鉤和井壁發生了摩擦,導致挂鉤變形。巴特爾開始下墜。

  “危險!”戰士石小亮一把拽住了巴特爾的空氣呼吸器,支撐住了他,戰友們一起上前把他拽了上來。重新做好准備后,巴特爾再次下井,最終把人救了上來。

  2018年,公安消防部隊改制后,巴特爾一如既往地對隊員們嚴格要求,帶出了一支過硬隊伍。他經常這樣告訴隊員們,“脫下橄欖綠,換上火焰藍,我們換了一身服裝而已,但本色不變,標准不變。”

  消防員張帥平常和巴特爾關系要好。有一次訓練受傷后,張帥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咱們消防員可不能偷懶,更不能因為你和我關系好,就搞特殊化。”巴特爾毫不留情地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還幫他制定了體能恢復計劃,並和他一起訓練。

  支隊政委白愛民和記者談起巴特爾時,一直贊不絕口:“他的責任心、使命感很強,不僅自己本領過硬,帶出的隊伍也讓人放心。”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4日 12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