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锡林郭勒

多元联动化解矛盾在基层

2025年11月18日09:2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现在能安心放牧了,多亏了综治中心帮忙!”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尔苏木的牧民依乐特、巴图巴雅尔的由衷感慨,源于双方草场权属纠纷的顺利化解。

  2025年8月,依乐特与巴图巴雅尔因为1000亩草场边界争议而产生纠纷。西乌珠尔苏木综治中心接到嘎查上报后,第一时间组织司法所、农牧、林草等部门实地走访。经调查,纠纷起因是多年前开展草场测量时,采用的是落后的绳索测量法或车辆测量法,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并且经多年风霜雪雨,网围栏位置发生偏移,导致边界不清。

  西乌珠尔苏木综治中心同步向旗综治中心申请专业支持。旗中心精准研判纠纷症结,统筹调配调解、草原及法学会专家,对超出旗级权限的资源需求,主动对接市级中心,推动政策指导与法律服务精准下沉。在三级综治中心的紧密配合下,通过多轮政策宣讲与情理沟通,双方当事人从对立走向互谅,最终达成维持现有放牧格局的共识。

  该纠纷的成功化解,体现了呼伦贝尔市三级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在应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中,响应迅速、支撑有力、化解有效的实战效能。自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呼伦贝尔市紧扣“规范化筑基、实战化提效、分类化赋能”主线,推动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防控在源头。

  在规范化建设上,呼伦贝尔市充分利用已有阵地资源深化迭代建设各级综治中心,构建“1+14+140”三级综治中心实体架构,即1个市级中心、14个旗级中心、140个苏木乡镇级中心,实现100%全域覆盖。市、旗两级中心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阵地融合;苏木乡镇级中心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司法所等场所,推行“两所一庭一中心”联动。这种集约化整合,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使解纷服务更省心、更高效,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呼伦贝尔市聚焦结果导向,提高实战化效能,全量汇集矛盾纠纷,深化多元联动化解,让中心“管得好”“解得了”。推行“摸排+引导”模式,发挥网格员、单元(联户)长等群防群治力量的前哨作用,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实现预防关口前移。

  进一步细化“法治化路线图”,根据事项类型分别导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法治化解纷途径,推行“三单两函”工作机制,确保事项受理、分流、办理、反馈、督办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规范体系。

  今年以来,全市三级综治中心通过“法治化路径”与“走访摸排”双轨并行,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近1.8万件,化解率达90%。

  立足地域类型多样特点,呼伦贝尔市探索分类化推进,把综治中心治理触角延伸到最末梢。在农区,通过创新“资源下沉+集中巡防”工作模式,推动旗市区级自然资源、农牧等土地纠纷调处主责部门力量下沉乡镇、村屯。聚焦春耕备耕、秋收结算等矛盾高发节点,与乡镇级中心上下联动、精准发力,把调解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切实将涉土地类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在牧区,针对草原二轮延包和草牧场确权、边界不清等矛盾,打造“调解资源池+流动服务室”双轮驱动模式。乡级中心整合农牧、林草行业专家、乡贤、“两代表一委员”、法学会会员等力量组建资源池,按需调用。结合牧区特点及牧民季节性转场实际,设立“两伊”路边、“三美夏营地”“草原议事厅”等流动服务室,将综治中心前置草原腹地。

  在林区,依托市委打造地林党建一体化联动治理模式,统筹地企综治力量、手段、机制融合,建立“地企联动”机制。森工集团18个子公司信访部门全部入驻当地乡镇中心,依托中心资源,以“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模式提升企业化解成功率与群众满意度。(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刘璐)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