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非遗数字馆”正式上线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27日电 (记者 刘艺琳)10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策划设计制作的“北疆非遗数字馆”正式上线。

“北疆非遗数字馆”主界面。
“北疆非遗数字馆”共制作47个展厅,展馆虚拟面积达18800平米,展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及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制作虚拟子厅展馆。
“北疆非遗数字馆”运用虚拟现实(VR)、孪生数字技术等科技,对内蒙古自治区的35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3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门别类制作子厅群集,全方位、立体化进行数字展示,并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数字转化与共享,提升可视性、互动性和体验感,进一步擦亮北疆文化金字招牌,推动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北疆非遗数字馆”内部展示。

“北疆非遗数字馆”子厅展示。
据了解,“北疆非遗数字馆”已于9月24日上线试运行,目前已上线两期。一期建设的“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馆”对政策法规、评价体系、评定标准、管理办法、学术研究、非遗活动等及69位国家级传承人和11个领域的10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同时翻译为英、日、韩三个语种面向海内外传播。目前一期展馆观看人数超4262万,助推了内蒙古非遗保护成果的数字转化与全民共享。

“北疆非遗数字馆”子厅展示。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北疆非遗数字馆”将突破传统时空限制,更好讲述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提升其传播广度,赋能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起来”。

识别二维码浏览展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