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行进中国|“画”说黄河新村落

人民网“行进中国”内蒙古调研采访团
2025年07月28日17:14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进入暑期,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天下黄河第一村游人如织,不远处宽广的河面上,粼粼波光静静流淌,轻抚着岸边的村庄。

航拍天下黄河第一村。李强摄

航拍天下黄河第一村。李强摄

沿着黄河金堤前行,一侧是井然有序的商业街区,古色古香的民俗展览馆、美食云集的餐饮民宿,吸引着八方游客。另一侧则是壮阔的黄河景观,共同绘制出一幅浑然天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天下黄河第一村景区游人如织。祝家乐摄

天下黄河第一村景区游人如织。祝家乐摄

游客拍照打卡。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游客拍照打卡。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对当地村民来说,它还有一个更为熟悉的名字——画匠营子村,相传清朝有一位焦姓画匠走西口路过此地便定居于此,他不仅用丹青妙笔为庙宇绘制壁画,还为村民家中的墙围挥毫泼墨,“画匠营”的美名由此流传,数百年来,这份艺术血脉在这方水土间生生不息。

天下黄河第一村。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天下黄河第一村。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2016年,随着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的规划,250多户村民迁入了万泉佳苑安置房,剩下的120户村民则依托黄河零散开起了鱼馆、农家乐。如何让这片风水宝地成为黄河文化的传播窗口?2023年12月,包头市决定在画匠营子村的基础上,打造综合性文旅项目,也就是今天的“天下黄河第一村”。

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就实现了华丽转身,曾经闲置破旧的村落,如今成为2万多平方米的文旅综合体。以画为魂,以河为脉,特色商业街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与体验需求,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展示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靳尚谊艺术创意空间成为艺术创作的天然摇篮,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吸引着艺术家和爱好者慕名而来。

岸边的漂流水上基地。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岸边的漂流水上基地。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同时,景区作为“千万工程”示范点之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渔业养殖推进,将周边田间地头打造为“食材直采基地”。包头市袁家村文旅有限公司策划宣传总监石如琳介绍道:“小白河湿地的肥鱼、周边农田的鲜蔬直供,游客在这里就能尝到‘黄河岸边的新鲜烟火’,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夕阳下的天下黄河第一村。祝家乐摄

夕阳下的天下黄河第一村。祝家乐摄

老村落涌动着崭新的生机,世代栖居于此的村民们,真切地尝到了发展带来的甜头。

王玉枝(左)和店员正在制作炸糕。马文杰摄

王玉枝(左)和店员正在制作炸糕。马文杰摄

60岁的王玉枝翻动着锅里的炸糕,金黄的面团在油锅里翻腾,膨胀出诱人的焦壳,香气裹挟着热浪,不必吆喝也足以勾着人去寻找这香味的来源。令她没想到的是,打小在村子里跟着家人学会的手艺,如今“炸”出了致富的新路子。

游客选购特色奶皮子酸奶。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游客选购特色奶皮子酸奶。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石如琳说:“像这样的商铺已带动近30户村民增收,未来随着三期的落地,更多村民将融入文旅产业链,把‘黄河故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收入’。”(杨义、白波、富丽娟、张力洋、赵梦月、刘艺琳、孟佳澍、寇雅楠)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