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就业1万人 通辽市交出就业“年中答卷”

今年以来,通辽市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统筹推进四个专项行动和五项工作举措,全力促进各类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紧紧围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以“清单化推进、节点化落实”为抓手,通过政策精准落地、服务提质增效、重点群体靶向发力,推动全市就业核心指标均按序时稳步达成,上半年就业工作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核心指标均超预期。截至6月底,通辽市城镇新增就业1029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6.3%,同比增长18.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2.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6.3%;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43.6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均超额完成上半年序时进度,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产业聚岗拓宽就业渠道。推行“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强化供需对接服务供给。截至6月底,“龙马重工”企业1742人用工缺口超员补齐,产能迅速拉满;全市重大项目开复工473个、招商引资项目116个、新设企业4506户,累计开拓就业岗位3.05万个。开鲁县推动13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工,创造就业岗位近300个;科左后旗帮助3家企业申报农牧业市级龙头企业,推动中建材超白砂、福耀硅砂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就业岗位600余个。
创业服务升级带动就业。师资队伍方面,新增市级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2家,累计培养创业培训讲师共71人,其中国家级创业培训讲师4人。升级创业服务场景,从过去线下项目展示会逐步打造成“线上3D创业项目云展厅”,即将实现320个优质项目全年24小时在线;创业大师工作室走基层、进园区、进高校开展创业指导服务40余场,其中高校场次占比90%,面对面服务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园区创业者和青年学生群体2300余人次。融资工具从“单一贷款”到“组合融资”,在原有创业担保贷款基础上,叠加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两项政策支持,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28.5万元、稳岗扩岗专项贷款591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66万元、带动就业1510人。组织“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活动2场,新增市级创业孵化园区1个。
兜牢重点群体就业。通辽市实行重点群体“分类兜底”,提升服务效率。打造“学子归通”大学生就业服务品牌,采取“1131”“三一次”服务机制,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5场,服务毕业生15700余人次,联合团委印发《2025年青年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方案》,摸排辖区青年信息并提供就业帮扶服务,6万余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助力缓解青年群体就业;引导农牧民工转移就业方向从阜外向区内、市内转移,区内吸纳增长对冲区外输出下降,实现总量稳中有升;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实名制台账并帮扶就业1989人,完成全年任务66.3%,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全市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目前在岗2332人。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全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316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62.54%;新增技能人才596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74.5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212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73.17%。依托“科尔沁月嫂”“库伦荞乡新农人”“黄牛饲养工”等39个市级劳务品牌,打造“技能培训+劳务”双品牌,推进“技能照亮前程”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1032人,其中,“母婴堂家政”双品牌就业率达91%。同步强化培训后就业服务,组织“技能培训+岗位推介”双选会19场次,签订校企合作意向3家。
政策援企稳保就业。打造“网微端屏”宣传矩阵,覆盖发布就业创业“三项清单”,组织“专班+专人+专线”主动对接137家重点企业,摸排用工需求5203个,促成意向4024人;实施“一企一策”,为急需用人的龙马重工、现春食品企业开设专项服务。推行失业保险“政策找人”“免审即享”,延续降费率减征1.22亿元,上半年参保25.1万人,发放技能提升、稳岗返还、扩岗补助、失业救济等金共4846万元。
就业服务量质双升。通辽市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把就业服务送到“家门口”,建成123个基层服务站,特色举办百日千万、高校毕业生专场、旗县级巡回招聘会、“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联合招聘、“内蒙古东西部四盟市”联合招聘等342场次,服务企业3840家次,提供岗位10万个次,达成意向1.7万人次;同步与乌海、鄂尔多斯等地签订劳务协作协议,构建区域信息共享联盟,推动岗位和劳动力精准匹配。“通情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创业科尔沁”创业指导服务品牌、“就在通辽”招聘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明显增强。(王莹)
来源:通辽市人社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