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沙河的生态逆袭
2025年07月10日10:0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七月的二道沙河波光潋滟,蓝天白云在水面铺展成流动的画卷。垂钓者静坐河畔,观景步道游人如织,白鹭掠过摇曳的芦苇丛——这幅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令人难以想象这是曾被市民称为“臭水河”的地方。
作为黄河一级支流和包头市区唯一的入黄排污口,二道沙河的治理曾是城市发展的“必答题”。
据包头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水环境科工作人员李陶珂介绍,2023年包头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吹响治理号角。他指着监测数据介绍:“我们开展水污染‘减量提质’攻坚行动,2024年尾闾工程日均排水量较2020年减少6万余吨。”钢铁、电力企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四大污水处理厂完成技改扩容,处理能力从16.6万立方米跃升至30万立方米,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降低。2024年入黄口氨氮等指标较2020年最高下降87.1%,浊流终化清波。
7月8日,走在二道沙河岸西侧,占地728亩的人工湿地如同翡翠项链。这里构建起“一带三区多节点”生态体系:生态休闲绿带串联滨河湿地展示区、休闲区、科普区,观澜台等九大景观节点点缀其间。曾经掩鼻而过的河道,如今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城市会客厅”。
74岁的李春胜在垂钓园抛下鱼钩。“每周都要来钓鱼,看着臭水沟变碧波,我的心别提多敞亮了!”他的钓竿丈量着水质蜕变,更钓起百姓的获得感。向西2公里,不久前作为主会场举办过2025内蒙古文旅发展主题活动的“天下黄河第一村”,向来自各地的嘉宾展现了这条重生之河如何将城市“伤疤”淬炼成生态“项链”。
北疆长风掠过清澈河面,二道沙河的涟漪正荡漾出美丽包头的新篇章——那里有铁腕治污的担当,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更系着母亲河畔万家灯火的幸福光晕。(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康璐)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自治区直属机关干部职工气排球比赛打响
- 7月9日,由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自治区体育局、内蒙古体育总会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干部职工气排球比赛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卓越体育馆打响。 此次比赛为期3天、共有30支队伍参加,分为男子组、女子组和混合组。…
-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十大典型案例
- 近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全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十大典型案例分别为:石拐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红色文物行政公益诉讼案、卓资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战国赵北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明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阿拉善左旗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查干克日木古城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喀喇沁旗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燕北长城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苏尼特左旗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金界壕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额尔古纳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金界壕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海拉尔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保护中东铁路不可移动文物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乌力格尔”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