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走进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 看“东数西算”加速跑

一场雨过后,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郁郁葱葱、气温凉爽。看不见的算力和数据在这里酝酿着新的发展变化。
算力即计算力,是指数据处理能力。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算力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向科技、能源、交通、医疗、金融等各个行业加速渗透。
算力可以像商品一样交易吗?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负责人(以下简称多云算力平台)孙文达给出肯定的答案。“建设好多云算力平台,未来,自治区内的数据中心以及政府部门、头部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自有算力资源(含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和量子算力)将接入平台,开展算力交易结算。”
孙文达介绍,当前一方面要让拥有算力资源的供应商接入平台,另一方面搭建起完善的线上线下交易路径,让算力的需求方选择从平台做交易。
右侧为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算力交易页面。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之所以能搭建起这样的算力平台,很重要的原因是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有较完善的算力上下游产业链。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同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复函同意内蒙古自治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并设立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要求集群充分发挥集群与京津冀毗邻的区位优势,为京津冀高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援,为长三角等区域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2021年9月,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加快布局新兴数字技术产业,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将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作为呼和浩特市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全面加速“中国云谷”建设。多方优势,开始吸引更多类型的数据中心落地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新区。实习生 李子荟摄
从全国唯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到国家火炬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获得了国家的充分认可,也不断发挥着更大的价值。2024年6月29日,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呼和浩特市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国云谷”称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对智能算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呼和浩特将智算中心作为项目引进的重点。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再次落地签约13个算力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613.45亿元。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主要金融机构、头部互联网企业等46个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建设,已投用总算力规模达到9.1万P,其中智算规模8.8万P,占总算力规模的95%,位居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 21个片区前列,位列中国“算力二十强市”榜单第15位,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
呼和浩特已经建成包含通用算力、超级算力和智能算力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并形成了包括运营商,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头部企业在内的算力基础设施与产业平台的数字产业生态。
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项目。人民网记者 富丽娟摄
目前,通过多边交易体系,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已超过80%,电力到户交易价格稳定在0.35元/度左右,是“东数西算”工程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绿电使用比例最高、电价最低的地区。为进一步提升绿电使用比例,支持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跨境交易,呼和浩特率先启动建设绿电直供示范项目。
7月12日,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将于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将发布《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绿色算力指数研究报告》等重要成果,围绕前沿技术与发展路径开展深入研讨,促进政企学研多方资源对接与合作。(杨义、白波、富丽娟、张力洋、刘艺琳、寇雅楠、赵梦月、孟佳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