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小柿子结出共富果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小小的草莓柿子,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当地以淼新农牧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串联起村民增收、集体壮大、产业升级的发展链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之路。
“这得打叶子了,你看这个绿尖一点儿都不浓了,这现在遮光这部分,你必须得打了。”上午9点,淼新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宏民已经穿梭在大棚里,查看草莓柿子的生长情况。谁能想到,如今带动一方发展的特色产业,起初因经验不足让邵宏民交了不少“学费”。
“当年因为技术不成熟也赔了好多钱。我原先种过硬粉,按硬粉的管理方式种植草莓西红柿,现在一看技术要求差别还是很大。”邵宏民说。
痛定思痛,邵宏民踏上寻方之路。他引进辽宁新民的成熟技术,聘请当地技术员,改进种植方法。
“他们这个技术特别成熟,咱们也雇了新民的技术员,从精品果的产量上提升了,从品相上也提升了。咱们现在基本平均每亩能产到8000斤。”邵宏民回忆道。
2024年,他还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既省人工又提效率。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用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他就近招聘员工,让周边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这里务工的海亚茹说:“在棚里干活和外边干活是两码事,在棚里干活,一年四季都有活,刮风下雨在这里都能干。像我们这岁数一年能挣3万多块钱。”
邵宏民的草莓柿子产业蒸蒸日上,张家村集体经营的大棚也需要一个好品种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今年3月,镇党委政府牵线张家村与邵宏民达成合作。
钱家店镇张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喜说:“淼新提供技术指导,帮我们协调销售,提供种苗。啥时候追肥了,请他们给技术指导。现在有两栋大棚,等这茬下来之后,大概9月份还种一茬,下茬应该比这茬利润更大。”
淼新草莓柿子产业的优势,让钱家店镇看到了带动薄弱村增收的希望,将其作为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淼新草莓柿子项目精准契合科尔沁区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发展蓝图,与周边农业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契合当下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钱家店镇副镇长闫明介绍道。
今年,钱家店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整合中央和自治区两级专项扶持资金1875万元,创新实施“跨村联营抱团发展”机制,组织15个村联合建设占地400亩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往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在投资上更具抗风险能力,也能获取更大的规模效益。科技园建成后预计对全镇产业升级都能起到带动作用。
闫明说:“直接推动1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年增收5万元以上,预计园区年利润可达300万元。该项目以园区为核心示范点,通过技术输出、品牌共享、市场联动,逐步带动全镇42个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形成‘核心突破、多点开花、整体提升’的发展格局。”
从单打独斗到联农带农,从技术瓶颈到科技赋能,钱家店镇的草莓柿子产业,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串联起农户增收益、集体增实力、产业增活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下一步,钱家店镇将持续深化“红色引擎”驱动作用,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王颖、魏世军)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