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通辽市扎鲁特旗:游牧迁徙 续写古老生态诗篇

2025年06月23日15:39 |
小字号

六月,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游牧大迁徙。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旅程,几百名牧民驱赶着数万头牲畜,沿着绵延上百公里的路线,浩浩荡荡地奔赴那片天然纯净、原生态的草原,开启长达四个月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重现“黑车百帐”的古老传统,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延续着世代传承的游牧文化。

牛群开启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赛因巴图摄

牛群开启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赛因巴图摄

在格日朝鲁苏木的“转场”牧道上,一幅独特的画面映入眼帘:轰鸣的货车与策马扬鞭的牧民并肩而行。牛群和马群沿着蜿蜒的牧道与潺潺的河流,向着水草丰美的夏营地进发,开启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

格日朝鲁苏木敖都木嘎查的牧民斯日古楞一家早早地打点好行装,与亲戚联合赶着300多头牛和100多匹马踏上了前往夏营地的征途。他们将跋涉150多公里,把牲畜赶到水草丰美的夏季集体牧场,开启为期4个多月的夏营地生活。斯日古楞感慨地说:“我跟自家兄弟、侄子三家一起转场,我们冬营地到夏营地全程150多公里,预计走三天。这样走能保护好生态,对草牧场的恢复也好,此外牛羊也能上膘,牛羊上膘后,牧民的收入也增加。我们牧民走敖特尔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这是父辈给我传承下来的文化,现在我带着兄弟侄子,也给他们传承下去。”

斯日古楞的侄女巴拉德玛也兴奋地说:“每年都会跟着父母叔叔大爷一起走敖特尔,转场对草木都有帮助,这样走也特别有意思,我也特别开心。”从他们的话语中,能感受到对游牧传统的热爱与传承的决心。

同样换季“转场”夏营地的还有查干敖包嘎查的牧民萨仁朝格图一家。今年他们与4户邻居一起前往夏营地牧场。转场之路全程200多公里,需要4天的行程。萨仁朝格图说:“出来两天了,一起走的有四家,一共三百多头牛,再过两天就能到夏营地了。”

牛群开启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周万东摄

牛群开启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周万东摄

“转场”在蒙古语里面被称为“敖特尔”。格日朝鲁苏木夏营地是通辽市目前唯一一处至今延续“敖特尔”生产生活方式的区域,也是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活动最集中、保存形式最完整的游牧“转场”。每年6月至10月,夏季牧场开放,格日朝鲁苏木16个嘎查的500多户牧民以嘎查或小组为单位,分批赶着5.8万多头牲畜陆续从冬营地定居点出发,在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进行长达4个多月的放牧。

这种“转场”能有效减轻草场载畜压力,保护牧草的生长,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态观的生动体现。牧民们深知,只有让冬营地草场“放假”,待天气转冷、牧草枯黄后,带着膘肥体壮的牲畜返回已经“休养生息”结束的冬营地,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张珠海、扎来特、王双喜)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

(责编:张聿修、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