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创新服务书写民生温暖答卷

内蒙古通辽市医疗保障局始终将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医保服务标准化、可及化、优质化和数字化建设。通过统筹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强化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保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开创了通辽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医保码从无到有的五年蜕变,成为通辽医保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缩影,更是群众就医体验升级的生动写照。通辽市医疗保障局依托全区医保信息服务平台,全力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提速增效。一方面,采取“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与定期督导,目前全市医保码注册率已达99%,让更多群众了解并使用医保码。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医保码“全场景通”“全流程通”,实现了参保群众看病买药的“三个转变”:服务方式从“持卡”向“脱卡”转变,群众无需再携带实体医保卡,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就医结算;服务场景从“单点一次”向“全程多次”转变,覆盖就医全流程;服务范围从“本地就医”向“异地就医”转变,“一码通用”贯通就医全场景。
如今,通辽市医保码月均结算率超54%,居全区首位;全市7家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码全流程就医。2024年,通辽市三级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全量接口改造、移动支付、电子处方流转、电子票据改造等工作,实现线上线下脱卡就医,群众就医结算时间平均减少28%。通辽市接入电子处方流转定点医药机构2370家,月平均结算87462人次。此外,通辽市上线智能刷脸设备终端1000余台,参保群众刷脸即可就医,医保数字服务的普惠化和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
在利民服务方面,通辽市医保经办机构以制定全市统一医保经办操作规程为突破口,依据相关规定建立了通辽市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体系,编制了《通辽市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操作规程》。这一体系让业务流程一目了然,办理方法更加清晰,参保群众“零跑腿、一次办”得到有效落实,医保经办工作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迈进,实现“岗位有标准,服务有规范”全覆盖。2023年3月,该体系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专项审核组的审核验收,成为全国第二家成功注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标准管理体系。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辽医保坚持“服务向前一步,群众少跑一步”,全力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按照“广铺点、沉事项、优服务”的工作思路,在苏木乡镇街道筑阵地,嘎查村(社区)广铺点,并在定点医药机构、银行网点和企业等设驿站,打造“医保+N”服务模式。基层医保服务站下沉经办服务事项18项,基层医保服务点下沉医保经办服务事项8项,全市医保经办服务覆盖率100%。
结合通辽市基层医保服务站(点)“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医保经办业务培训,培养超过2500名基层医保“明白人”,保障每个嘎查村(社区)至少配备一名。同时,细化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依托旗县二级及以下基层公立定点医疗机构、苏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普通门诊及“两病”门诊医疗服务,方便就近享受医保待遇。如今,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轻松“问医保、用医保、办医保”,真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码上办”的便捷高效,到“标准办”的规范透明,再到“就近办”的温暖贴心,通辽市医疗保障局以务实之举,将为民服务的初心融入每一个细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触手可及的医保便民服务网,更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承诺变成了千家万户可感可及的安心与便利。通辽医保,正以创新为笔、服务为墨,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着守护民生健康、增进百姓福祉的温暖答卷。(张珠海、王虹燃)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