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特色种养殖产业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新路子。
在木里图镇顶合兴村沙参、防风药材套种实验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为了能让药材长得更好,工人们手持工具正在进行除草和修剪工作。这片557亩的种植基地,于2024年6月17日开始种植。沙参和防风的生长周期在两年左右,目前中药材正值生长期。
中药材种植项目负责人冯国祥并非本地人,之所以选在木里图镇顶合兴村种植,除了土地特别肥沃适合种植外,木里图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关键。
“政府领着我们承包地看地,政府领导和村领导都很支持,还做了各项保障,包括机电井配套等等。”木里图镇中药材种植项目负责人冯国祥说。
冯国祥介绍,今年防风预计亩产量约在1200斤,价格在每斤15元左右。沙参预计亩产量约500斤,每公斤价格在45元—50元之间,预计在9月中旬可以收获。良好形势让冯国祥信心倍增,接下来中药材种植预计还会再扩展一万亩。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也为顶合兴村的老百姓带来不少增收。
“我们把地流转出去之后,得一部分收入,而且还省心。另外他们也用人工,我们没事的情况下,可以出来打工,双方面收入,还解决了农闲时候的务工问题。”木里图镇顶合兴村村民李敬春说。
除了在特色种植上发力,木里图镇的特色养殖也渐成规模。在木里图镇西花灯嘎查鸣扬鸵鸟养殖园内,一只只鸵鸟或在悠闲散步,或在低头觅食,场面生动有趣。
科尔沁区鸣扬鸵鸟养殖园负责人刘丽艳介绍:“我从2012年开始养殖鸵鸟,最初是进了20只小雏,到现在咱们现存栏有280多只,然后种鸟是180多只。最高峰时候存栏是400多只。”
木里图镇还推荐刘丽艳获评2023年内蒙古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同年她在中国农业大学接受了培训。今年,鸣扬鸵鸟养殖基地还被中国农业大学评为优秀头雁教学基地。
刘丽艳说:“通过头雁学习,我认识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同班同学。其中,有一个同学要跟我规划合作养殖,我们的鸵鸟养殖就可以扩大规模。通过一产二产三产的结合,把鸵鸟产品打造出去。”
如今,木里图镇的特色种养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特色种植方面,中药材、鲜食玉米、土豆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特色养殖方面,鸵鸟、肉牛等养殖规模持续增长,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木里图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全怡欣介绍:“近年来,木里图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特色引领’理念,立足资源禀赋,以特色种养殖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和市场驱动‘三向发力’,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三链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特色的方向转型升级。”(王颖、张立法)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