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5年05月26日14:41 |
小字号

日前,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被称为“红杏遗村”的沃土,位于大青山南麓,这里不仅是蒙语中“有水的地方”,更是拥有“杏坞番红”这一青城十六景的文化胜地。东乌素图村在生态保护、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为乡村文明建设树立了鲜活样本。

东乌素图村成村于明代,辖区面积达66.7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911户、4300人。东乌素图村党委创新实践“农业+文化+旅游”融合模式,让乡村经济焕发蓬勃生机。依托百年古榆树广场、乌素图杏花谷、千亩杏园等特色项目,构建起“林果采摘—农家乐—休闲康旅”的完整产业链条。

党建引领 “杏”福在组织领导上

东乌素图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123名党员化身文明创建“先锋队”,“庭院课堂”“板凳学堂”扎根杏园、杏林、农家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宣讲、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规法律宣传、非遗保护传承等活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村创新成立3个网格党支部,实现“红色网格”全覆盖,同时联建共建16个党组织,让党建红成为乡村发展的最强底色。

秀美宜居 “杏”福在生态环境上

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东乌素图村依托大青山前坡45公里“生态绿带”及丰富的林下经济业态和“杏坞番红”历史文化的人文优势、自然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万亩杏林基地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素图杏花谷。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乌素图水库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

村里还对“杏福树下”“幸福泉”“古树广场”等景点进行改造升级,新建20余处公园与停车场,实施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及建筑保温节能改造,新增绿化面积47740㎡,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80%,生态美与生活美在此和谐统一。

文旅融合 “杏”福在产业发展上

以“文旅+”为核心,东乌素图村以3800亩杏树种植为基底,以乌素图大杏品牌为特色,拓展“杏坞番红”美景的知名度,美誉度,打造“赏花—品果—寄思—许愿”的全链条体验。

每年举办的杏花节、采摘节等大型活动吸引近300万人次游客打卡,50余家农家乐与8.3公里村路为经络的旅游带串联起的帐篷餐饮区、古风市集等服务业态,让“杏福树下”品牌声名远扬。更具创新性的是,当地延伸大杏产业链,发展果蔬加工基地,对杏产品进行开发延伸,带动农文旅产业拓展,让“小杏果”成为乡村振兴“大引擎”。

以文化人 “杏”福在文明传承上

在东乌素图村,2000多年的赵北长城遗址、800年历史的乌素图神泉、600年树龄的老榆树与62棵200年以上古杏树,共同构成厚重的文化地标。“幸福泉”“祈福树”“杏福墙”等文化符号,诉说着“刚好榆见你”的美好佳话。

村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组建文明婚俗劝导队,通过红白理事会规范彩礼标准,在古树广场、杏花谷举办集体婚礼,树立婚恋新风。原创二人台《倡新风 讲文明》、三句半《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小戏小品等文艺作品,搭配花馍大赛、乡村运动会等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村民生活中处处绽放。今年,该村承办的自治区移风易俗观摩会,更赢得观摩团一致赞誉。

从千年文化遗存到现代文明实践,从生态绿带建设到文旅产业勃兴,东乌素图村正以“杏福树下”为笔,在大青山南麓书写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文明的新时代答卷。(费娟)

来源:回民区委宣传部

(责编:赵梦月、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