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安厅:全区经济犯罪立案共3800余起 挽回经济损失3.5亿余元

人民网呼和浩特5月13日电 (记者 张雪冬)5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召开“5·15”经侦宣传日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对2024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在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和护航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进行了通报。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据发布会消息,2024年以来,全区经济犯罪立案共38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3.5亿余元。
据介绍,2024年内蒙古公安经侦部门立足主责主业,以“云端”主战模式为核心,针对保险诈骗、涉税犯罪、非法集资、传销、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成功侦破了一批群众关注、社会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
为更好服务保障“五大任务”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公安经侦部门创新实施统计监测、分析研判、警企协作、复盘提炼、专项打击“五步走”路径,建立“五大任务”领域经侦打击统计监测体系,2024年共侦办“五大任务”领域经济犯罪案件600余起。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公安机关始终紧盯内蒙古经济产业特点和风险隐患易发领域,会同相关单位研判领域态势,全区共发出“两书一单”130余篇,着力堵塞管理漏洞。
为从源头压降犯罪发案率,全区经侦部门坚持预防为主、宣防结合,围绕“5·15”经侦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常态化发布防范提示,积极开展警企互动和普法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识别经济犯罪的意识与能力。
在严格规范执法方面,内蒙古公安经侦部门持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依托“经侦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公安机关向盟市推送风险案件线索3100余条,动态监测案件质量,严格控制“挂案”增量、逐步减少存量。与此同时,超期案件同比下降30%,新增“挂案”减少26%,显著提升经侦办案质效。为进一步规范跨省办案协作,内蒙古公安机关严格落实公安部相关指引,细化工作流程,并在全区建立覆盖至旗县的经侦案管工作机制,确保案件办理高效公正、透明规范。“阳光冻结”机制的推行,实现了对涉案资金冻结的全流程监督,最大限度避免执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