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包头市固阳县:文旅商融合让县域经济“火”起来

2025年05月12日15:02 |
小字号

“秦风百里,野啸阴山”,2024年8月,固阳秦长城越野赛开赛,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名跑步爱好者齐聚包头市固阳县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穿梭于承载千年历史的边墙之间,沿着历经2400年风雨的秦长城,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参加越野比赛多年,沿长城赛跑、近距离感受古长城的壮美还是第一次。固阳长城路段的赛道真棒,沿途的风景真美!固阳的农产品真好!”赛后获奖选手深有感触地说。

举办一场赛,带火一座城,是固阳县以秦长城为主题的每一次文旅活动初衷。从2004年起,固阳县已连续举办二十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节,每一届文化旅游节都持续一月有余,紧密结合固阳县的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组织秦长城热气球节、秦长城美食文化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成功塑造了在内蒙古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长城文化旅游节品牌。

2024年5月1日,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向游客开放,这是我国首个以秦长城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公园运营后,精心策划举办了秦长城徒步大赛、“穿越千年、梦回大秦”最美旅拍行等特色旅游活动,设置了“固阳八宝馆”“北纬41°固阳献市集”等,介绍了长城旅游资源,并展出了黄芪、杂粮等各类特色农产品和莜面荞面等固阳美食,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与互动体验,5天时间客流量达到13万人次。

为了吸引游客,固阳县推出以秦长城为主精品自驾线路,精心策划夏季旅游精品线路,包括自驾游、康养游、度假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涵盖高山草甸草原、原始森林、奇石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2024年,固阳县旅游接待104.7万人次,同比增长59.5%,综合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84.2%。围绕固阳秦长城的旅游发展优势正在从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拓宽到幸福生活场景、多样化消费业态。

精雕细琢的仿制城墙、古色古香的民宿小院、内涵丰富的文化长廊……走进长城脚下大庙村,长城元素处处可见。村民韩连枣一早起来就炖起了羊肉,忙不迭为中午的顾客准备特色农家饭。“我们村在长城脚下,这么好的资源利用起来一定能大放光彩!”韩连枣说,她原在县城开了10多年理发店,如今村里依托旅游资源,农家文化体验游势头正盛,她回到老家开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一年有10多万元收入。大庙村依托邻近秦长城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家文化体验游,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18年从零起步,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47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李泽洋说,旅游旺季开办集市,十几家民宿和农家乐饭店提供形式各样的差异化服务,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村内现在已有农家乐13家,在帮销本村农产品的同时,为村民平均增收8万元。

长城不仅带给了沿线村庄丰富的旅游资源,带火了当地的民宿、餐饮产业,其独特的山地气候也为农产品种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

秦长城脚下的固阳县,具有干旱少雨低温、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无霜期短、光照充沛、昼夜温差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为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2021年固阳县发布区域公用品牌“41°固阳献”,让固阳秦长城为代表的优质文旅资源与固阳黄芪为代表的优质农品“抱团出行”。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设置“41°固阳献市集”“固阳八宝馆”等农特产品购销场所。借助“41°固阳献”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参与的内蒙古文博会、胡润上海推介会、文旅融合发展大会等活动,多方位宣传秦长城文化,不断提升长城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向外界生动讲述固阳秦长城故事,充分传播中国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用,固阳县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县域经济相辅相成的发展之路。从2021年发布至今,以固阳秦长城、固阳黄芪为首的“41°固阳献”成为固阳走向全国的重要依托。固阳春坤山景区成功入选内蒙古网红打卡地,固阳马鞍岭生态旅游景区被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固阳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称号。全县黄芪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6万亩达到2024年的14.4万亩,引进培育黄芪精深加工企业27家,研发生产黄芪精等深加工产品200余种单品,年产值近10亿元,形成了一条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等为一体的黄芪产业链。(兰正武)

来源:固阳县委宣传部

(责编:苗阳、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