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着力破壁垒、疏堵点,构建“敢闯、敢创、敢投”的营商环境
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金宇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园。(供图:被访单位)
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包头齿轮箱生产线。
远景蒙新集团巴彦淖尔大型风机叶片制造车间。胡东育 摄
兴泰建设集团内蒙古绿创智造生产线。
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赤峰零碳氢氨项目生产线。
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乌兰察布风机叶片生产线。
春日融融,草长莺飞。位于赤峰市红山区的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生产线马力全开,经过组装、检测、配送等工序,一台台消纳绿电的固体储热设备缓缓下线。
作为深耕绿电消纳储热领域的民营企业,该公司高压固体储热供暖技术已入选国家首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并在全国多个省、区、市实现多场景应用。
民企茁壮成长,离不开“金融血液”的滋养。为破解民企融资难,3月21日,自治区工商联与光大银行联合举办政金企对接会。光大银行现场与16家民企签订31.35亿元融资协议,57家民企获批授信融资23.9亿元。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政采贷”渠道获批三年期1000万元的循环授信融资——凭政府采购中标合同,即可“无抵押、随时提款”。公司财务负责人潘宏艳感慨:“这保障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链安全,让我们抵御市场风险的底气十足!”
该公司的融资破冰,正是内蒙古全力护航民企发展的缩影。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面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命题,内蒙古问需于企、精准服务,持续加大政策惠企力度,不遗余力当好企业发展“娘家人”,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民企拔节生长的澎湃动能,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政策春风化雨 呵护民企轻装前行
今年以来,“民营经济”一词热度持续攀升。当DeepSeek大模型以“东方智慧”对话世界、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在各地首飞让人直呼“科幻照进现实”时,北疆沃野上的民企同样奋力拼搏——
在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圆环疫苗2024年全国销量居行业首位;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内蒙古勤桐牧业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揭牌并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内蒙古擘画的高质量发展蓝图中,民营经济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直以来,自治区及各地对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有着极为清晰的共识。特别是2024年以来,内蒙古聚焦民企关切,以改革创新“组合拳”重构民企发展生态——
一系列创新制度叠加,为民营企业发展强心鼓劲。2024年,内蒙古成立由自治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设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12盟市同步设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职工作机构;制定印发《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正面清单(试行)》等三张清单,按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导航键”。今年2月,内蒙古印发助企行动实施方案,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自治区国资委、政数局、工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各盟市全面参与,共同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其中,广大民营企业就是助企行动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为民营企业发展厚植营商沃土。2024年,自治区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以硬核举措为民企发展破藩篱、疏堵点。今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旨在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76.21亿元,同比增长7.5%;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占比37.93%,同比增长2.4%,民企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同期,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3%,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一系列改革实招频出,为民营企业发展清淤疏堵。2024年,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中,内蒙古在完成国务院发布的13个事项基础上,又推出10个事项,环节时限材料均压减70%以上;推动解决213个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让15.52亿元资金回归民营企业。今年以来,全区持续丰富助企方式,聚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施行企业问题清单管理机制,采取“专班帮”“联动帮”等方式,系统解决企业问题。截至今年4月17日,自治区本级受理民营企业问题708件,办结593件,办结率84%;盟市、旗县累计受理相关问题2300余个,办结率约为89%。
服务精准滴灌 激发民企发展活力
政策的精准性和执行力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关键。
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自成立以来,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构建解决问题、联系服务、政策支持、统筹落实、监测评估的“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全方位、全链条护航民营企业发展——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和甲方欠款要账难、承诺兑现难3个“老大难”问题,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为14.7万户小微民企授信1404亿元,并将服务范围扩展至所有民企;联动依法治区办和自治区清欠专班化解账款拖欠问题,并推动有关盟市、部门兑现关于民企的招商合作协议承诺。
近期,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通过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帮办代办机制,以“娘家人”式帮办代办服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企业仅需线上“一键下单”、提出诉求、提供资料,可提供全程“免跑腿”服务;针对复杂问题,通过跨部门会商,事务办理全程可追溯;实行“办结必反馈、不满再回炉”,联动盟市回访、确保办事实效。
春江水暖,见微知著。内蒙古及各地实打实的精准滴灌式服务,搬开了阻碍民企发展的一块块“绊脚石”,以服务的“超暖心”换企业的“最舒心”。而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感受最深。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新宇公交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斌为营商环境点赞:“多亏了准格尔旗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仅3个月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我们3年的难题。”
该公司承担着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含煤化工基地)公交运输业务。因运营区域内客流稀少、补贴政策调整等原因,企业陷入连年亏损。2024年6月,企业通过准格尔旗为企服务管家平台提交诉求,申请参照主城区政策,将大路新区纳入公共交通成本规制范围。
接到企业诉求后,准格尔旗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启动联动机制,交通部门组织专人上门服务,多部门协同制定方案,3个月内完成资料审核、意见征询及政府审议。同年10月政策落地,企业年获成本规制补贴约300万元,至此走出多年亏损的困局。
营商环境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沃土,是滋养经营主体的源头活水。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锻造城市竞争力,累计推出1200余项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该市连续5年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3月27日,鄂尔多斯市再出实招,发布《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6.0版)》,对标上海、北京等城市典型经验,并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涉企服务便利性等4个方面,推出70条改革举措。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内蒙古子殷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车间内,骨科夹持器等医疗创新产品正批量下线。面对3D打印技术“研发周期长、初期投入大、技术门槛高”的行业痛点,和林格尔新区以专项补贴、融资对接、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组合拳”精准护航企业发展。如今,该公司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医”协同发展模式,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航空总医院等分别签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协议,让“实验室金点子”加速转化为“产业金种子”。2024年,企业年产值从2023年的1500万元增长到2200万元。
在包头市青山区,政府用心用情的“靠前服务”,使落户不久的内蒙古卓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暖心。“有关部门带着我们找订单、拓市场,公司的投资信心更足了!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将加快推进新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势如春笋 民企聚势向新而行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内蒙古民营经济活力迸发。2024年,全区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民间投资、民企吸纳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均占全区的“半壁江山”,全区民企创造的GDP、税收均占全区的60%左右,民企进出口产品总值、有效专利数量均占全区的70%左右,民企包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八成江山”,民企经营主体数量和新增企业数量更是以九成占比“唱主角”。毫无疑问,全区民企已成为内蒙古推动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就业增加、民生改善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经营主体增减,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今年以来,内蒙古民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截至3月底,全区民企经营主体达278.38万户,同比增长5.6%,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4.93%。
跃动的数据背后,折射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之势。从大漠戈壁的光伏矩阵到草原云谷的算力集群,从稀土新材料的“点土成金”到生物科技领域的“跨界突围”,内蒙古民营企业进军新赛道、新产业,跑出向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包头市,内蒙古中科蒙稀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2000吨级高纯有机稀土材料生产线。这家科技型民企借力研发费用后补助等政策,累计投入千万元攻克高丰度稀土应用技术。其研发的制药催化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漂洋过海赢得欧洲订单,其与顶尖实验室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已突破13项关键技术,牵头制定两项行业标准。眼下,企业正全力攻关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项目,该项目有望填补国内柴油车催化系统空白。
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卫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推出“慧诊宝——融合DeepSeek智能医疗生态体系”,深度应用大模型技术赋能9家三甲医院及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这套“数字诊室系统”实现多项突破:可30分钟内完成传统医疗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流程,可用血常规结果评估十大系统疾病风险,可为糖尿病患者绘制病情变化图、分析并发症风险。业内人士认为,仅此一套智能医疗生态体系,可为医疗行业解决多项医疗难题,其产业前景无可限量。
赤峰家育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猪品系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构建及专用SNP芯片研发”成果,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国家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立贤、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专家李宁等组成的专家组评价,被评定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
政府当好“护航员”,民企争做“探路者”。今天的北疆大地,内蒙古正以改革破壁垒、服务疏堵点的魄力构建“敢闯、敢创、敢投”的营商环境,支持更多民企实现“从0到1”的突破、“由优到强”的跃升。(记者 方圆)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