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登陆上海:草原风情点燃国际都市

张雪冬 孟佳澍
2025年04月30日15:17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4月24日至2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内蒙古文旅集团协办的一场跨越1500公里的文化盛宴——“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在上海拉开帷幕。该活动通过舞剧展演、文旅市集、快闪互动、游轮推介等形式,将内蒙古的辽阔草原与北疆风情“搬”至上海,为上海市民和游客带来沉浸式的草原文化体验,也为沪蒙两地文旅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舞剧《骑兵》震撼上演。

舞剧《骑兵》震撼上演。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多元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共谱草原新章

4月24日晚,在上海大剧院内随着舞剧《骑兵》的上演,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作为开幕大戏,内蒙古艺术剧院原创舞剧《骑兵》以恢弘的舞台叙事,讲述了蒙古族青年朝鲁在历史洪流中成长为骑兵英雄的故事。剧中融合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台技术,战马奔腾的场景与激昂的音乐令现场观众热血沸腾。

“我真的很感动,没想到演得这么好,尤其是马儿牺牲的那一段,这部剧把人和战马的情绪演得非常饱满,而且非常真实,感染力特别强,推荐大家来观看!”一位上海观众感叹道。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文旅市集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文旅市集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服饰体验。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服饰体验。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那达慕”活动互动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那达慕活动互动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文化融合不止于此。4月26日至28日,“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文旅市集在东方明珠城市广场火热开市。市集汇集了内蒙古各盟市的特色文创产品,如非遗刺绣、皮雕沙画、骨雕等文创产品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和游客的驻足。文旅市集上还设置了那达慕活动互动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服饰旅拍区、“歌声中的内蒙古”音乐体验区、游客不仅可以参与体验内蒙古草原那达慕的传统竞技项目,还可以穿上精美的蒙古族服饰,在东方明珠塔前拍照打卡。同时,游客还可以听到旋律悠扬的蒙古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今天来东方明珠塔下面玩,刚巧碰到这里有蒙古族服饰,我就试穿一下,真的特别漂亮,特别开心。”一位上海市民开心地说道。

沪蒙两地客源互送恳谈会、内蒙古研学旅游恳谈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沪蒙两地客源互送恳谈会、内蒙古研学旅游恳谈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文旅产业联动:双向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内蒙古文旅(上海)推介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内蒙古文旅(上海)推介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本次活动不仅是文化的盛宴,更是产业合作的桥梁。上海有着国际化旅游枢纽的客源优势,与内蒙古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形成互补。活动期间,沪蒙两地客源互送恳谈会、研学旅游恳谈会等同步举行,沪蒙企业就旅游线路开发、客源互送达成多项协议。将通过联合营销、客源互换等方式,持续放大“歌游内蒙古”品牌效应。随着沪蒙两地文旅行业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文化互补、旅游互推成为常态,不仅进一步强化、细化两地的文旅合作、研学交流垫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沪蒙文旅合作迈入“系统化、专业化、品牌化”新阶段。

各盟市特色旅游推介走进上海社区为上海市民“面对面”介绍旅游线路及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各盟市特色旅游推介走进上海社区为市民介绍旅游线路及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各盟市特色旅游推介走进上海社区为上海市民“面对面”介绍旅游线路及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各盟市特色旅游推介走进上海社区为市民介绍旅游线路及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各盟市特色旅游推介走进上海社区为上海市民“面对面”介绍旅游线路及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各盟市特色旅游推介走进上海社区为市民介绍旅游线路及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等盟市的特色旅游推介,也陆续走进上海的各个社区,为上海市民“面对面”介绍旅游线路及产品,文旅企业与市民频频互动。企业代表将特色文创小礼物赠送给居民,并邀请他们在草原最美的季节来内蒙古休闲度假。

“内蒙古的风景真的很美,一直都想去看看。我们已计划今年和家人一起去参加‘那慕达’大会,实景体验草原风情。”上海市民李女士说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性项目——蒙古族服饰街区走秀。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服饰街区走秀。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创新形势破局: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体验

为扩大影响力,主办方采用“文化+科技+商业”的创新模式,让草原文化焕发活力。在南京路、外滩、豫园等核心商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服饰街区走秀、乌兰牧骑快闪演出、全牛宴美食体验等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第一次见到蒙古族的服饰,我感觉特别好看,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内蒙古。”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开心地说道。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主题公交车在城市环线巡游,以移动展厅形式传播草原文化;东方明珠塔的“光影草原”视觉工程,以环形廊屏幕与户外LED屏实时展播草原风光,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有效扩大活动影响力。

“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短期的文旅盛宴,更是沪蒙长期合作的起点。此次“歌游内蒙古 相约那达慕”系列活动,以文化为纽带,将内蒙古的豪迈与上海的国际化交融共生。从东方明珠下的市集到黄浦江上的签约,从快闪舞蹈到深度合作,这场跨越地域的文旅盛宴不仅点燃了市民的热情,更书写了沪蒙协作的新篇章。盛夏将至,内蒙古正以最诚挚的邀约,等待全国游客共赴草原,见证“诗与远方”的无限可能。

(责编:赵梦月、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